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纪里,文学,以怎样的姿态走近我们,它的命运又将如何?
近年来,电影、电视等强势媒体的兴起对文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在文学的文本形式与直观的影像之间,追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现代人当然地选择了后者。从接受的角度来说,观看以图像形式传递的信息是最轻松舒适的,无需思考,无需多少知识储备,因为图像直观,而且是连续的,反映的又是现实的生活,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契合在一起,形成交流和沟通。而阅读则不同,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准备,阅读过程中缺少联想、体悟等的配合,阅读是很难进行的。对越来越追求简便和快捷、注重休闲娱乐的现代人来说,坐到电视机前,按动遥控器是最好的选择了。这一切导致了文化媒介消费市场的重新洗牌,“份额”被重新划分,影视艺术确定了其名正言顺的强势地位,而文学的生存空间则越来越逼仄,那些书斋里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开始沦为影视的“脚本”和附庸。文化艺术市场的热点大多由影视来策动,甚至文学作品的销售也要靠影视热点来带动和助阵。在世界文坛,根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的排行榜,刚刚过去的一百年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名列文学书籍的销量之最,超过了3000万册。但其畅销并不是因为小说本身,而是因为好莱坞经典电影《乱世佳人》的一再公映。国内文坛,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本来,作为文学作品的《围城》、《孽债》、《雍正王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可称为上品,但它们先前都很寂寞,之所以能为更广泛范围内的人所熟知,全靠用自身的一张旧船票登上了影视这艘客船。这与再早几年的状况正好相反。别的不说,当年张艺谋的片子拍一个红一个,其创作素材的来源均是“当红”的一些文学作品,从《红高粱》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再到《一个都不能少》,莫不如此。然而,时过境迁好景不在,从先前影视资源的出产地到现如今影视顺风车的搭乘者,文学,这个艺术的长子正在渐渐地走离大众的视野。现在传媒把影视界、出版界一荣俱荣,相依相生的现象说成是文化的互动,某种意义上给文学面子,这其中文学更多的是“被动”,因为它已经无力左右影视。有人担心将来会有一天,影视踢开文学“闹革命”,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其端倪已在出版界初现:有的出版社练就了一手“察言观色”的本领,对大众的阅读兴趣了如指掌,一旦某个影视作品红了起来,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有关的书籍、音像制品很快就会出现在文化市场。选题撞车、盲目跟风、内容雷同等现象屡见不鲜。而由文学单独策动的大众文化热点却凤毛麟角。
当然并不是说,影视已经到了可以取代文学的地步。比如影像就不能替代语言无边的想象力。而且文学对情感世界的描摹,对诗意情怀的抒写,对道德、温情和良知的呼唤以及对人类思想的挖掘,对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深刻把握等也是影视艺术所不能为的。但不管怎么说文学已经走离了中心位置,大众的兴趣的聚光灯打在了电影电视这些时代的宠儿身上。
上个世纪出现的网络,注定要改写这个世纪的历史。这个信息时代的新生儿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精神面貌产生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这个世纪的额头也由此注定要被它印上深深的烙印。
网络时代,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将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泛化或称其为边缘化。具体表现,传统意义上文学体载的划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界线将越来越模糊,随笔,或者干脆无法确切划分的一些“网络文学”将成为主导。到最后,传统的文学体裁将可能被整合缩略成一种文体,在这一文体的文本中,将会出现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视甚至是超级链接这些超文本的符号,带给读者全方位、网络的阅读感受。百年前初露端倪的人类文化视像化的趋势将在新世纪里达到巅峰。网络书写将第一次有可能将人类各艺术感官和艺术部类包括戏剧、舞蹈、雕塑、建筑等立体具象艺术合成为单一的东西。
另外,由于自身具有的自由、平等等特性,网络将开启一个大众的写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作、任意发表。这将使文学部分地回归到人类一切艺术活动源于游戏的本义。同时文学的崇高和神圣也将被消解。而写作者身份的隐藏,写作心态的隐晦和随意,各具个性和特点的人文感悟与写作的直接链接,将使原有的词汇和语法经历一场爆炸式的增长和变异,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文学的变异。文学创作开始走向简单化、平面化,读者对文学的阅读也不再是一种叩问与自我提升,而是把附着在文学母体上的神圣姿态还原成一种普遍的接受行为或接受方式。文学将以信息通道的形式存在。
还有电子图书,这种和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有着相似的外形,但却是迥然不同的身份的电子产品,它的出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书籍的传统印象,更使其成为电脑网络的延伸。作为一种电子阅读的终端装置,它将和网络一唱一和,共同改变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阅读生活。
每本电子图书可容纳1250万字的文字量,相当于60本20万字的书,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在你背后是海量的因特网的信息,你可以随时从网上下载新的内容阅读。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的页面可能还不够清晰,还不能适合最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不能闻到“书香”,但谁敢怀疑,这些小小的缺憾不能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所克服和弥补呢?说不定哪一天,电子图书上就会多一个小按纽:书香选择。花草香、水果香、林木香甚至饭菜香,只要按一下确认,你喜爱的香味就会伴随你整个的阅读过程。
这些在书房里悄悄进行的阅读革命将使文学作品的生产和发行流通发生质的改变,杂志和出版社作为文学流通中的法定经纪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作家将不需要和杂志社和出版社打交道,他可以把作品直接发表在网上,供读者下载阅读,由作家直接面对读者,并由市场来决定自己作品的价格和收益,决定自己的写作前途,并且可能会出现读者订单作家单独提供写作产品的崭新写作模式。作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作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同步阅读,彼此就小说的情节、人物、命运和语言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读者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写或续写作家的作品。创作者和读者之间将获得相对最大的最自由的双向交流和选择。
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使文学的面目发生巨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文学的本质和功能。作为人的存在于文字书写中的体现,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变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依然离不开人类文明之光的照耀和抚慰,离不开回忆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