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385米,为一跨过江钢箱梁悬索桥,是我国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悬索桥,继日本明石桥、丹麦大带桥和英国亨伯桥之后,位居世界第四。江阴大桥于1994年9月开工建设,1999年9月底建成通车,2001年4月通过国家的竣工验收。
江阴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桥面宽33.8米,主桥桥跨布置为336.5+1385+309.34米,桥下50米通航净空,可通航5万吨级巴拿马散装货船。
南塔基础直径达30米,钻孔嵌岩桩长35米,承台及桩基共用混凝土11500立方米。北塔处覆盖层厚达80米,采用96根直径2米的群桩基础,平均桩长85米,承台及桩基共用混凝土50000立方米。南北塔直冲云霄,塔高近200米,是当时国内最高的桥塔。每个塔身各用混凝土19300立方米。
南锚碇位于西山山体,由于岩性节理发育,采用国内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嵌岩锚,基坑挖方达160000立方米,混凝土总用量达80000立方米。北锚碇处覆盖层厚达100米,地面以下40米范围内主要是松散的亚粘土和粉细砂,40—50米为硬粘土层,基下为密实的含砾中粗砂,是较为理想的持力层。北锚基础是大桥的关键,基础采用平面51米×69米的巨型沉井基础,沉井下沉深度58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井基础,其中有多项技术创新突破。北锚碇混凝土总用量达150000立方米。锚碇国内首次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大大节省了钢材用量,提高了施工速度。
在国内缺乏特大跨径钢悬索桥设计技术的情况下,结合建筑设计条件因素,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过科学论证和方案比选,选择了合适的桥位和合理的桥型方案;解决了锚、塔、墩、主缆和加劲梁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多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大桥设计由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为主体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设研究院桥梁分院为合作单位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联合设计处完成。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成立于1954年。原名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等,1998年改为现名。
建院以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在国家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标准图、公路工程定额、概预算编制、特大型和大中型桥梁、各等级公路、土建工程和公路工程机械设计等领域完成了众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在国内外仅设计完成公路桥梁就达百余座,其中跨长江、黄河、珠海及港湾的特大型桥梁等五十多座。如国内第一座大跨径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大跨径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斜拉桥——南京长江二桥以及国内第一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安徽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和中国目前最宽的钢箱梁桥(38.8米)——湖北军山大桥等均以优秀设计在中国公路桥梁史上写下灿烂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