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党的十五大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的新发展、新变化,主管全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如数家珍,这位资源环境专家认为:科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指点着各系精心准备的成果展示板,中文系程正民教授对近5年来学校文科科研的进步感触颇深: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俞敏教授的《汉藏同源字谱稿》、王炳照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黄济教授、王策三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论》,这些“重头戏”为北师大在学术和社会各界中赢得广泛的尊重,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十五大以来,北师大文科共承担包括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多项,在2001年,全校文科获得资助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仅次于北大和人大,排在全国高校第三名;而获得批准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总数和重点项目数更是名列全国高校榜首。近几年是北师大的喜庆之年,一个榜眼,一个状元,证明北师大人“赶考”是成功的。
让北师大人同样引以为荣的是: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打造出了北师大崭新的理工科教师队伍。单单一个资源环境学院就有5位院士,同一个学科的刘昌明院士、张新时院士、李小文院士分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这在国内高校中鲜有可比者。在这些院士背后,是北师大雄厚的科研根基——“九五”以来,北师大理工科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4项;与此同时,北师大的部分项目也已经在国际科研领域崭露头角。2000年11月,该校研制的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MEVVA50型强流离子注入机”通过了教育部和“863”专家组的鉴定,价值150万元的样机也已落户深圳的国家863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史培军副校长介绍说,在未来的几年中,北师大将大力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在“十五”计划完成时将形成具有10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基地格局,为科研工作夯实基础,为学校发展再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