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朋荣:1954年生,研究员。现为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教授。
记者:早在1998年,你就在《谁为中国人造饭碗》一书中明确提出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钟朋荣: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两大难题,一是失业,另一个是通货膨胀。而现在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问题并不大,关键是失业问题很严重。现在关于失业的数字不太准确,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镇下岗人员多、早离岗退休的人多,这些现象都表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失业问题已成为中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记者:为实现增加就业这一目标,你有哪些解决思路?
钟朋荣:要增加就业机会,就必须找准切入点扩大投资。这种投资应是把今天的资源买走,为明天的中国人造福;把今天闲置的东西,变成明天发展的基础。为此,我曾提出六个投资重点即造地、造路、造人、造环境、造网络、再造中国。
造地,把剩余劳动力转化成森林、牧场和良田,要把农民的大量辛勤劳动由种粮积压转向造地,转向造水利设施;造路,是把剩余劳动力转化成铁路、公路和堤坝等基础设施,这可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造人,是通过教育投入,把低素质的劳动力,改造成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造环境,让更多的人从事第三产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造网络,加快中国经济的信息化进程;再造中国,通过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西部新经济重心区,解决人、水、地矛盾,让水跟人走。
记者: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和个人的作用怎样区别?
钟朋荣:中国有近两亿的剩余劳动力,安置如此多的失业人口,仅仅靠国家是不可能的,就业岗位要靠自己去创造。现在闲人太多,要促使他们去创造财富,要将人们无所事事的时间或在职失业的时间转化为创造财富的时间,要将人们建私房的积极性转化为建工厂的积极性,要鼓励人们白手起家、勤俭创业,自己给自己造饭碗。
政府要做的是尽可能为人们创业提供方便,不要千方百计地让人们办不成事,而要千方百计地让人们办成事;不要千方百计地设立关卡限制人们创造财富,而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人们去创造财富。对于那些刚刚创业的人要降低税负,培养其创业热情。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对下岗职工或进城农民卖卖早点、摆摆小摊的限制很多,管得过于正规严格。
记者:在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钟朋荣:在我国的技术政策中,不要一味追求自动化,有的地方花几十亿搞设计自动化,成本还不如人力工作便宜,而且自动化还带来人员下岗失业。所以在不损害资源的前提下,如果机器和人力都能干的,最好还是用人力工作。将此问题延伸到我国的产业问题上,要利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机会,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工业基地,扩大就业。
此外,我们还要明确,现有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体。现有企业发展得好,能扩大规模,增加就业;现有企业发展得不好,亏损倒闭,又砸掉现有职工的饭碗,增加失业人群。所以,要提高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岗位、多招收职工的积极性,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对中小企业要提供融资渠道,通过发展“三小”即小银行、小担保公司、小股票交易所,把更多的社会资金利用起来;建议对所有企业要降低税赋、减少公章,使企业有资金、有实力、有动力去增加岗位,同时这也是吸引外资的有效途径,让外资也为中国人“造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