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各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化艺术项目。
如何使古老的昆剧艺术在21世纪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有着悠久历史的昆剧能否就此走向世界则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昆剧所面临的是如何保护的巨大问题。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各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文化艺术项目。
但是,如何使古老的昆剧艺术在21世纪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有着悠久历史的昆剧能否就此走向世界则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昆剧所面临的是如何保护的巨大问题。全国有6个专业昆剧表演院团,就算包括个别地方剧团如江苏永嘉昆剧团,从业人数也不过千人。更为严峻的是资金和人才严重匮乏。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专业演员和老艺人基本上都已故去了,由第一代艺人培养起来的第二代专业演员也已基本超过退休年龄或年事已高,而第三代平均年龄也接近退休,现在在舞台上的第四代演员群体可以说全国不超过200人。维持昆剧这样一个“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方面昆剧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另一方面昆剧又有着极为博大的剧目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光现存有文字记载的剧目就有6000出之多,这还不算凝固在老艺术家身上需要靠口授心传的大量剧目和表演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都对昆剧的保护、发展做出过重要指示,相继批准成立了国有昆剧专业院团,如北方昆曲剧院就是1957年在北京成立的。这样,昆剧才得以延传,才有了今天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可能。
当然,保护应该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从硬件和软件上制定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昆剧保护、继承、发展的计划和规划,实行资金倾斜政策。我们现在保护紫禁城,保护兵马俑,保护大熊猫等有形的物质的遗产,每年都要花几千万美金,这完全应该。但作为“活化石”的“国宝”级的非物质遗产的昆剧每年得到的经费仅够人头费,根本无力去研究、继承、发展。显然,这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地位不相称,应尽快改变。另外,昆剧作为舞台艺术,它的生存和发展是和剧场有着紧密联系的,西方的舞台艺术一般都是和剧场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辉映,缺一不可。剧场也是艺术品,如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拿波里、佛罗伦萨等都有与意大利歌剧相适应的剧场。其中最有名的是米兰的“斯卡拉”剧院。从1778年开始,威尔第、普契尼的很多有名的歌剧都是在这儿公演。再如美国的百老汇,在不足一公里的路段上,竟坐落着39个属于百老汇的豪华剧场。在百老汇以外的外百老汇,1000个座位以下的剧场就更多了,200座以下的就更是数不胜数。这些“百老汇”、“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剧场的存在,支撑着当今世界最发达、最活跃、最著名的戏剧活动。而我们现在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能够上演戏剧的剧场大多破烂不堪,而像点样的,却因场租昂贵而无法承担。像中国历史上专供皇家上演戏剧的剧场,如紫禁城中的畅音阁和颐和园中的德和楼等,当年都为昆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现在不开放了,非常遗憾。如把这部分皇家剧场开发出来,演出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剧,吸引国外游客,那将是一个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绝好的做法。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昆剧在保护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个自身如何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没有自身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保护。作为濒危和稀有的艺术品种,昆剧在艺术上和其他艺术文明一样是伟大的,成功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剧的现状却是拮据的、痛苦的,甚至是失败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为什么西方歌剧能唱响整个世界,而作为历史更悠久,有着一整套严谨规范体系的有东方古典歌剧之称的昆剧就不行呢?为什么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改编成包括影视在内的各种艺术样式连演400多年不衰,而浑身浸透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的关汉卿、汤显祖等人的戏剧作品却做不到呢?不是不能也,是不为也。
现在有一些观念和理论,认为昆剧只能继承,不能发展。昆剧只能演书里有的,不能创新。应该说这些观点的初衷,是想保持昆剧的原生态形式。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昆剧不光具有文学上的价值,无论是《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还是《元曲60种》等,无论是关、马、郑、白、王等人的作品,还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遗产。昆剧更是戏剧,是舞台艺术,是表演艺术,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这是戏剧的本体和戏剧的功能所决定的。现在我们谁也没看过舞台上最原生态的昆剧到底什么样,如果昆剧不能改,不能创新,那么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
西方对待莎士比亚作品就非常现实,叫莎士比亚戏剧,既有原生态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更有面目全非的、经过今人观念诠释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你能说它不是莎士比亚的吗?美国人把中国的木兰从军的故事拿去做成了动画片,挣了7亿美金,虽然是美国式的花木兰,但客观上起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昆剧中比花木兰优秀的故事比比皆是,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出来一部分,去做一做呢?固步自封不行,抱残守缺更不可取,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次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昆剧走向世界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是历史性的机遇,过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已经不光是说说的问题了,世界已经向我们打开了大门。我们应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昆剧这一领域,培养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地位相适应的一流的创作者、一流的研究人员、一流的演职人员,一流的国家剧院,使中国昆剧薪火相传。(本文作者为北方昆曲剧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