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5日,波黑举行了自代顿和平协议签署以来的第7次、也是去年波黑选举法通过后由该国政府自行负责的首次全国大选。此次选举在两个层次上进行,首先是选出分别代表波什尼亚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三大民族的三名波黑主席团成员,并选出波黑议会代表院成员;其次在塞族共和国和穆克联邦两个政治实体层次上,分别选出塞族共和国总统和议会议员、穆克联邦议会议员以及10个州议会的议员。
6日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这次选举有两个特点,一是投票率偏低,只有55%的选民参加;二是强硬的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对此,西方国家深表忧虑,认为波黑在实现民族和解、政治稳定的道路上仍步履维艰。
1995年内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在波黑执行和平计划的力度,采取政治、经济等手段大力扶植三族温和派。国际社会驻波黑的韦斯滕多普、佩特里奇、埃什顿等几任高级代表均把打击民族主义势力作为首要任务。2000年波黑大选后,在国际高级代表的干预下,代表波族、塞族和克族的民族主义政党首次未能进入政府。此外,波黑在战后几年内还统一了货币,有了统一的国旗和国歌,加强了重要决策机构波黑主席团作用,扩大了波黑政府的职能。
从本次选举初步结果来看,虽仍没有哪个党派获得绝对多数,未来两个实体的政府都将是多党联合政府,但民族主义政党在穆克联邦议会代表院和塞族共和国议会选举中均居领先地位。在穆克联邦,由波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创建、被认为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民主行动党得票领先,而两年前在选举中取得执政地位的温和派政党社会民主党则处于落后地位;在塞族共和国,塞族民主党表现突出,其首任主席就是目前仍在遭海牙法庭追捕的波黑塞族前总统卡拉季奇。据波黑选举委员会8日公布的结果,塞族民主党候选人沙罗维奇、查维奇均赢得40%以上的选民支持,分别在中央主席团和共和国总统职位的竞选中获胜。
尽管选举前美国和欧盟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号召选民选择改革派和温和派,而不要支持民族主义势力,但这一努力并未取得多大成效。一方面,选民对政治日渐冷漠,特别是对执政党未使国家摆脱经济困境、减少失业不满。另一方面,尽管内战已结束7年,但战争阴影还在,实现民族和解的道路依然漫长。
尽管如此,西方观察家还是认为,由于国际社会在波黑的努力,民族主义势力还不致使波黑政局剧烈动荡。决定波黑局势今后走势的关键是两个实体政府如何组成。为阻止两个实体、特别是塞族共和国的强硬派上台,西方会采取一切手段来孤立民族主义势力,扶持温和派。温和派政党如果联合起来,仍有可能获得议会多数,取得执政权。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选举从形式上看是“波黑政府自己负责,投票站外没有维和部队”,但如果国际维和部队一旦撤离,波黑局势很可能重回不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