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库尔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是被称为“梨城”的有名的瓜果之乡。尽管地处大漠地域,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却在全疆乃至西北5省率先于1999年迈入“国家卫生城市”的先进行列。目睹库尔勒市巨变的见证人、库尔勒市原市长热合曼·克日木回顾起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他说,是党中央对西部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库尔勒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而创建卫生城的工作,为库尔勒的腾飞再次提供了契机。
面对如何巩固“创卫”成果,库尔勒市现任领导自有一番“理论”。他们说要把巩固“创卫”成果看作是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政府的一项神圣使命。为此,他们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在全市上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巩固“创卫”成果,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整体合力。
着眼于长治久洁,狠抓长效管理,是巩固“创卫”成果的关键。市爱卫办主任朱永欣向记者介绍,他们为把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精心制定了规范、科学的量化标准,并将城市庞大的管理内容、责任、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每半月检查评比一次。通过检查、督促、评比,以点带面,整体发展,使库尔勒市爱国卫生工作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汽车驶进库尔勒市,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没想到一个典型的沙漠城,如今已成为美丽的花园式城市。从北京支边来到南疆的学子、现已退休的原城建局总工程师犁洪章向我们介绍了戈壁滩变“绿洲”的历程。
10年前的库尔勒是出门满身泥,道路曲里拐弯,杂物满街飘,全区卫生检查处于倒数位置。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1995年库尔勒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8年市委提出用5年时间让库尔勒绿起来,道路直起来,再建美丽新“梨城”的奋斗目标。
在荒山秃岭上植树,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库尔勒这个夏无雨,冬无雪,年均降水量只有58毫米,可是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788毫米的沙漠城市,更是难上加难。正如当地民谣所说:“春天栽树,夏无水浇,冬天当柴烧”。
面对干旱少雨恶劣的生态环境,市政府提出了“以环城绿化为依托,以一河三渠绿化为骨架,以道路绿化为点缀,以庭院居住小区绿化为基础”的绿化工作新思路,全民动手,植树造林,让库尔勒绿起来。近几年来,在城市道路改扩建中,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做到修一路,绿一线。如今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已过100%。拆房还绿、拆墙透绿、还绿于民,是库尔勒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一个重大举措。1999年至今,库尔勒市拆房还绿面积达31万平方米,修建了20个绿地广场,街头游园,城市绿化面积每年以2000亩以上的速度递增。
库尔勒真的绿起来了。如今的绿地面积已达1263.2公顷,绿地率达3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植树保存率达85%以上。全市现有125个花园式单位,183个绿化合格单位,还有5个花园式居住小区。
世纪之交的机遇之争,也是环境之争。谁能营造以优美的生活环境凝聚人、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人、优化的生态环境感召人,谁就能赢得发展的机遇。这已经成为今日库尔勒人的共识。
市长木塔里甫·玉素甫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巩固“创卫”活动,大大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水平,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库尔勒市的经济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当前许多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地到库尔勒市投资兴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看好库尔勒市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时通过巩固“创卫”活动,珍惜环境、爱护环境已在广大市民中蔚然成风,全市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他满怀信心地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库尔勒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疆第二大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