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庆茂和他的华茂学校

2002-10-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戴自更 吴春燕通迅员 曾奇盛 我有话说

华茂学校董事长王庆茂


王庆茂何许人也?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王庆茂是中共党员,还曾担任过冶金部直属的一个地市级矿山的党委副书记,但20年前在矿山工作了9年的他,却毅然辞职来到深圳,从一名最普通的打工者做起,20年后的今天他的头衔多了很多:深圳市旺海怡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总经理,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等5家学校的董事长,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中华职教社深圳分社副总干事,深圳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执行会长等等。但记者要写的是作为教育实业家的王庆茂,最近,他还被推举为由中央教科所与光明日报社正在评选的“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的30名候选人之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广东蛇口的开山炮的轰鸣中踏上了特区的土地,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做起,开始了他富于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他从采购员、餐饮经理到创建自己的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聚集了几亿的资产。在王庆茂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偶像让他感动,那就是爱国华侨、厦门大学和集美村的创始人陈嘉庚。有学者说:“陈嘉庚必须首先是一个企业家,然后才可能成为兴学家、慈善家、社会改革家和爱国侨胞的领袖。”王庆茂与他的偶像陈嘉庚虽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但先兴业聚资而后办教育的思路,却是一致的。

为了追寻陈嘉庚的遗踪,王庆茂曾多次专程到厦门。“长期背井离乡漂泊海外的陈嘉庚,在异国他乡含辛茹苦几十年,好不容易赚来一笔钱,都用到办教育和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上了,那么,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中,我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点什么?”王庆茂一路上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他定下了投资教育的决心。陈嘉庚的话王庆茂总能倒背如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

说起来,王庆茂的“教育情结”还是有历史渊源的。

来深圳之前,他曾亲眼看到由于矿山的技术落后,企业是怎样艰难发展的,看到了缺乏文化知识的工人面对新设备是怎样地束手无策;当他来到深圳从打工者做起时,看到有多少青年人渴求知识,打工之余到夜校苦读,看到了他们将自己的这份渴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努力为孩子找一所好学校读书的情形。他的企业起步不久,他便萌发了办一所学校,让忙碌的家长将孩子放在学校中健康成长的念头。

早从1990年起,王庆茂就向有关方面打听私人办学的可行性,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1995年,民办教育的大气候终于形成了。王庆茂又一次抓住了时机,他与深圳市宝安区的公明镇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知道这份办学合同不会使自己赚钱,而且,他也没打算赚钱。王庆茂投资教育纯属私人投资,他没有像其他民办学校一样走合作办学之路,也不是借鸡生蛋。当他拿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时,离9月份的开学只有100多天了。而这时候,教学楼的规划、设计还都没有,一切都还是“一张白纸”。王庆茂与工人一起吃盒饭、喝凉茶,一同滚一身泥水流一身汗水——终于,到了9月1日,深圳华茂实验学校如期开学了,一个月一幢楼,用深圳速度建设,连上级领导都赞赏不已,说这是“华茂速度”。如今很多参加过学校基建的员工,一回想起当时王董在工地时的情景还会发笑:有多少次王庆茂戴着安全帽钻进工地里,在脚手架上攀来爬去,弄得脸上沾满了泥水,像个大花猫一样逗笑了工人,而他自己还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第一期工程,连地皮带设备,王庆茂共投入了⒈6亿元人民币。投入还不仅如此。由于启动时间短,第一学期学校仅招收了148名学生。为了讲信誉,更为了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王庆茂要求校长用培养1000人的标准培养这148名学生。从教学设备、食堂用餐、宿舍使用以至水电消耗、车辆交通等等绝对是超标准的配置。王庆茂动用了大量资金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今天的华茂学校已经是拥有3200多名学生的学校了,虽然这依然需要王庆茂每年大量的投入,但他却乐此不疲。

算起来,王庆茂办学校连年投入已近5亿元,堪称民办教育界的大手笔,他还要继续投入下去。这种硬碰硬的巨额私人投资的气魄表现出了他一往无前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了他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王庆茂相继开办了5所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学校: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广东香港人子弟学校、深圳台商子弟学校、南山托幼中心、广东建华职业学院。前三所学校目前共处同一校园,统一管理。早在1996年华茂实验学校建校之初,王庆茂就提出了“建一流校舍,置一流设备,聚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创一流名校”的目标。今年5月,华茂实验学校在深圳市民办学校中第一家接受并通过了市一级学校的评估,并成为市级绿色学校和所在区、市教育先进单位。广东香港人子弟学校,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为香港人子弟服务的寄宿制学校,已经香港教育署验收,同意与香港接轨。2000年8月28日,经教育部、国务院台办批准开办了深圳台商子弟学校,解决了深圳台商的子女教育问题。2002年,他梦想多年的大学,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由民建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深圳民建市委、深圳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办,由王庆茂任董事长的深圳市旺海怡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承办的广东建华职业学院终于成立了,为了建好这所大学,王庆茂曾专门去美国哈佛大学考察了一个星期。至此,华茂园已拥有了一个从0岁至22岁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这5所学校中,广东香港人子弟学校和深圳台商子弟学校是最具特色的,王庆茂回想起创办这两所学校的来由时感叹良多。

蛇口文德福花园是王庆茂的地产,很多香港朋友在此购买房产之后,很希望把在香港读书的孩子也接来同住,但由于周围没有与香港教材衔接的学校,因此,很多人只能遗憾地与孩子分居两地。一位与王庆茂十分熟识的香港朋友对他说,你不是办学校么,能不能办一所专门招收香港人或者台湾人子弟读书的学校啊?其实,王庆茂早已看到这一问题,他这时已将办“港校”的材料送交教育部论证审批去了。1997年8月,“广东香港人子弟学校”正式挂牌,这所内地第一家专门为香港人子弟服务的寄宿学校,专门从香港教育界聘请了知名校长和教师,而且全部采用香港教材。虽然现在这所学校的在校生只有320名,尚未达到设计容量,王庆茂要为每个港生每年垫贴19万元人民币,但学校正规港式的教学已得到了香港教育部门的认可,受到了港商及其在校子弟的认可。

“台商子弟学校”也在王庆茂的努力下于2000年9月1日开学了,在校的360名学生中的中学生同样捧的是经批准的台湾教材。有关部门的领导说,你们建立的是一所台湾、香港人子弟学校,为政府分了忧,为深圳的投资环境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为了让学生创造好的软环境,王庆茂力争引进最好的校长,最好的管理人员,最好的老师,并给予最好的待遇。

通过6年来的建设,目前王庆茂的系列学校已拥有5000余人的办学条件。他说,要以华茂实验学校为基础,创办教育集团,走教育集团化的新路。一方面,继续加强从0岁婴儿到大学的全程性连续教育体制的构建,提升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各类不同的学校在一个集团内并存,优势互补,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同时有利于为社会造就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目前,多种教育形式并存于一体,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集团初步形成,这有利于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

2002年的中秋之夜,深圳民俗文化村。华茂学校的20多名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安徽贫困山区的学生,聚集在燃烧的篝火旁,兴高采烈地跳起了舞蹈,唱起了山歌。在这欢乐的时刻,同学们时不时地回望坐在旁边的一位慈祥的长者,那就是他们的恩人王庆茂。同学们怎能忘记,正是这位长者,在他们面临失学之虞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把他们从山区拉了出来,免费招收他们来华茂学校就读。

王庆茂在其企业发展迅猛、业绩稳定增加、积累了一定资金的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企业关、停、并、转,集中资金,投资几亿元人民币,创办了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实现了他多年来“回报社会,为国育才”的夙愿。同时,他利用自己办学的这一优势,连续几年从云南、安徽、湖南、河北等老、少、边、穷地区招收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来华茂实验学校读书,免费培养,负责他们从小学直到大学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现已累计招收50名学生,每年投入在这些学生身上的费用均在100万元以上。例如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的高考状元,进了清华大学的罗小华,来自贫困山区,不仅高中在华茂学校免费培养,现在上清华大学的一切费用也仍由王庆茂担负着,像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后仍由他负担的学生还有很多。

王庆茂在事业发达之后,想的是如何回报社会,如何把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他把目光投向了“温暖工程”,并在深圳率先带头落实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2001年8月,云南省红河州的6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幸运地成为了“温暖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来自红河州苗寨的陶锦成是这6名幸运者之一,他怎能忘记,在一次车祸中父死母伤的悲惨情景,也是在他求学绝望的时候,王庆茂伯伯和深圳中华职教社的老师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02年王庆茂又从云南大理州、红河州继续招收了1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从安徽招收了6名贫困学生免费就读。他把扶助贫困学生读书做了长远的规划,计划每年至少救助15名学生。力争10年就要有150名学生得到救助,这就意味着他将为这项浩大的“扶贫济困工程”投入上千万元。由于华茂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先富起来的子弟,贫困生到该校后感受的反差是强烈的,然而他们的到来,也为家庭富裕的学生带来了一缕清风,在相互的交往中,他们会读到一本无字的书,贫困学生的简朴生活和刻苦学习深深地影响着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同学们,这对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十分宝贵。

不仅如此,他还有更宏伟的抱负,他打算开展“认育工程”活动,每年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选拔优秀的、有深造潜能的300名贫困学生,让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育,在华茂学校培养成才。王庆茂虽然资产数亿,可他的生活却非常简朴,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他理发都是在普通的理发店里花5元钱就满足了。然而,扶贫济困他从不计较钱的多少。他说:“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学生,有条件的人哪怕认育一个,或几个人认育一个,就会有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王茂庆不仅积极参与光彩事业,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光彩事业。为此,他投资3000余万元成立了深圳市光彩事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创办《中国光彩事业报道》大型电视栏目,宣传光彩事业涌现出的大量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此举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赞赏和大力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