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北高教13年:从独木桥到大众化的跨越

2002-10-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


湖北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近代高等教育就在武汉萌芽。但是,历经百年,湖北省高等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却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10多年的事。1989年以来,经过13年的成长和积淀,湖北成为一个高等教育资源大省,并正向高教强省迈进。

其实,湖北地处中部,不是经济强省,地方财政相对紧张。但穷财政办出了大高教,并带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大发展,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问题。湖北省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过程和经验,值得我国高教界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最近,本报记者对湖北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王少阶教授进行了专访。

历史跨越:实现大众化

记者:如果把1989年的湖北高教比喻成一只刚刚启航的航船,那么到2002年的今天,它已是国内高教界一支乘风破浪的新航母。湖北高教的历史性跨越就发生在这13年,特别是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的最近5年。作为湖北高教改革发展的见证人和分管领导,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13年来的实质性变化好吗?

王少阶:从数字看变化:1998年,湖北省普通高校54所,在校生21万人,全国普通高校在湖北招生5.8万人。今年,全省现有普通高校75所,其中中央部委高校8所;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57万人,居全国第三位;在校研究生3.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国家重点学科53个,居全国第四;普通高校在湖北招生人数达到18.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7%,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1989年湖北省100名高中毕业生中只有28名可以上大学;2002年,这个数字被刷新成65名,也就是说,全省高考录取率已达到65%,这一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今年,普通高校在湖北招生人数约是1989年的6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中阶段的大发展,目前湖北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达95万人,是1989年的3倍,职业高中和中专在校生达40多万人。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头戏。今年湖北省就招收研究生1.5万人,是1989年的7.8倍。

记者旁白:13年艰苦奋斗,13年发展变化。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是:在湖北,上大学的机会高于其他地方。曾经,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严酷现实使多少人难圆大学梦,而今,一路飙升的高考录取率又改写了多少年轻学子的人生轨迹。

记者:对于经济实力不算太强的湖北省来说,怎样花较少的钱,办出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高等教育,成为一个反映领导政治水平和决策能力的问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在有关教育的会议上讲这个观点。湖北13年高教的大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王少阶: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央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作为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我亲身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发展高等教育的期盼,亲身参与了湖北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我对13年来湖北高教的新变化比一般的老百姓有更深切的感受。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十分重视,1995年就作出“省本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决定。省本级教育事业费支出占经常性支出比重从1996年的11.8%上升到2001年的18.58%,2001年省本级对教育预算内拨款是1995年的三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湖北本需走更长的路。因为高校建设的需求与经费投入的反差如此之大,不进行改革就没有出路。突破口在哪里?我们抓住了国家这几年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筒子楼改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校“扩招”的机遇,在支持部属高校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省属高校的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这一思路首先在宜昌市得到了贯彻。1995年3月6日,宜昌医学专科学校、宜昌师范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成功合并组建成湖北三峡学院,2000年5月23日,湖北三峡学院和划转我省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合并组建成新的三峡大学,这所学校现已发展成湖北省属高校中的知名学校。1999年,我们决定将武汉市属的四所规模较小的高校合并,组建新的江汉大学,易地新建校园。目前,由武汉市投资9亿元、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园已经启用。我省还先后接受中央有关部委划转的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普通高校,提升组建了襄樊学院、孝感学院、荆州师院、黄冈师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咸宁学院等7所普通本科院校,本科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新设立了26所高等职业学校,其中有9所是民办高职。基本形成了各市、州设置1所普通本科院校和1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

1998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共建、调整、合并、合作”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针,配合教育部组建了新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强强合并,优势更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8所部委属重点大学共有53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校生达16万人,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目前,湖北省已经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部省共建,省市共建,中央和省两级办学的新体制,市、州政府支持办在当地的高等学校的积极性不断高涨;高校条块分割的格局基本打破,管理体制、布局结构、科类结构趋于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逐步增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民办高校和职业教育的情况吗?

王少阶:如今,湖北的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高等职业教育现有在校生15万多人,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三年也迈出了三大步,规模成倍增长,现在民办普通高校9所,在校生3.5万人。我省还以社会力量投资为基础,按新机制创办普通高校二级学院10所,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大缓解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压力。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全省各类民办高校共拥有自有土地3400亩,有校舍70万平方米,教学实验设备价值9000万元,积累固定资产近10亿元,教职工5000余人。

质量保证:建设强学科

记者:千军万马涌进来,高教质量如何保?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扩招”后的教学条件、学生食堂、住宿条件不满意。

王少阶:“教授要教,讲师要讲。”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推行“名师上讲台”。省教育厅要求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期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被聘任为教授或副教授。同时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积极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讲座。这些措施都是很得力的。现在,全省31所普通本科学校已有9072名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

重点大学联合办学也是武汉高校提高质量的一个创举。早在1997年,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就开始了联合办学,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去年3月31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一步实行联合办学,像兄弟般牵手共进,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这7所高校的校长在为期7年的联合办学协议书上签字。7所重点大学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学生可跨校选课、攻读辅选专业、第二专业、双学位。实际上,武汉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已组成了一个自由的大课堂。

学科建设方面,武汉大学2000年四校合并后,适时进行了学科调整和学院重组,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为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武大组建了大学科技园,圆满完成了“九五”“211工程”全部37个建设项目,产生35项标志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武汉大学新任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率先提出了大学科建设的概念,提出要建设集一批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三位于一体的重点工程,在创造重大科研成果的同时,造就大专家、大学者。新组建的华中科大以工科、医科为代表的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其生命学科与信息学科、激光学科、先进制造技术学科、光电子学科的结合,呈现出多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华中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中突出特色,重点突破,认真组织“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20个左右学科工程中心,辐射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省属高校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也将在今后3年内投入数亿元用于学科建设……

此外,省教育厅建立了一系列新制度:如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示制度,促进学校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建立高校教学巡察制度,几十名作风严谨、经验丰富的教学巡视员定期到高校教学一线检查教学情况。目前,省教育正在着手制订高等职业学校质量评估办法,以加强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

记者旁白:培养适应WTO的国际性人才也是湖北省教育厅近年来重点规划的问题。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所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别的本科专业,着力提高培养质量。教育厅还拿出100万元,重点支持湖北大学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打通文、史、哲,实行本硕连读,制定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文化战略性人才的培养方案。

高校亮点:后勤社会化

记者:曾经,拥挤的宿舍、寡味的饭菜让学子们快乐的大学生活显得那么窘迫,而今,现代化的大学生公寓、敞亮的学生食堂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抹不去的风景。我记得,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是在湖北召开的,湖北在这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和独到经验呢?

王少阶:伴随着高校扩招,后勤问题日益凸现。早在1997年,省长办公会议就明确指出,“不要把破破烂烂的高校带到下个世纪”!从1999年起,省政府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省市联手、政策优惠、社会参与”的方针,积极推进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并在后勤体制和运行机制转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去年,湖北高校全部完成了后勤系统成建制地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规范分离的任务。1999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学生宿舍259万平方米,能容纳学生近30万人,新增学生食堂24万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