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 求是杂志社、上海市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宣传部暨本报今天在京联合举行研讨会,邀请首都理论界、电视界有关专家就六集电视理论片《东方之光——“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简称《东方之光》)进行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片是一部在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上取得成功的创新力作,它的拍摄实践证明理论宣传和电视艺术结合大有可为。
与会专家指出,由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王天玺主笔撰稿、褚嘉骅执导的《东方之光》,以“‘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为主题,深入宣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光辉历程和文化底蕴,深刻揭示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创新本质和风采。《东方之光》将历史与现实纵横交织,分层立论与抒发激情有机结合,在人类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创立150余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余年来、改革开放20余年来的历史背景上,展现思想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研讨会上,专家充分肯定《东方之光》题材重大性严肃性、理论科学性严谨性、电视表现生动性大众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他们认为,这部电视理论片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基调昂扬,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具有鼓舞人、激发人、启迪人、振奋人的力量,是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脉络,阐发其深刻内涵,使其深入人心的好片子。
与会者认为,该片将理论性与艺术性、思想创新与艺术创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较为完美地结合,这对我国发展态势越来越强劲的电视理论片的创作和探索,无疑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一些专家说,多年来,江总书记反复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造,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应该说,《东方之光》在探索先进文化传播规律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悉,《东方之光》创作组本着“精品精作”的原则,在摄制中力求信息的密集和原创的分量。摄制组曾分赴国内16个省、市、区以及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拍摄素材,拍摄点达400多个。除历史资料外,大量投入现场拍摄,并使用直升飞机、飞艇、热气球等航空器及斯泰尼康等先进设备。同时,从俄罗斯、日本、美国购进了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全片力求做到历史资料翔实可感,电视画面精美细腻,理论逻辑清晰明朗。《东方之光》由求是杂志社、上海市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云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已被列为迎接党的十六大的献礼片,并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参加研讨会的有王天玺、吕新奎、王健儒、贾春峰、何东平、郝铁川、张德文、陈汉元、朱景和、汤恒、周为民、黄书元、高峰、彭加瑾、王啸文、黄尧、褚嘉骅、吕虹、刘润为、盛天启、沈卫星等。会议由求是杂志社社长高明光主持。研讨会发言将在本报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