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绿叶随风摇曳,喷泉载歌载舞,全校师生员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非同寻常的一天到来。
65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
今年4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大学时,对于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院校走过的道路,给予了充分肯定。江泽民说:“6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她的前身是1937年7月成立的陕北公学。在人民大学建校65年的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极其关心这所大学的建设发展。第一代领导集体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大学,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多次到陕北公学讲演,他指出:“有陕公,中国就不会亡”。第二代领导集体给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次生命,邓小平在十年动乱结束后,亲自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的复校和重建工作,他指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赋予了中国人民大学“与时俱进”的新品质、新灵魂,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两次为中国人民大学题词,并于今年4月28日亲临人民大学视察。
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直接关怀下,人民大学审时度势,励精图治,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奋进在时代的前列,完成了从“战火中的大学”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规大学的历史性转变,把人民大学建成了一所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
人民大学在前进中的关键性几步,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迈出的。复校后的第二年,人民大学党委即决定把全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国家经济体制全面转轨,人民大学及时转变观念,瞄准市场经济,“拿来”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按照“主干的文科、适当的理科、必要的工科”的学科建设原则,大刀阔斧地主动进行改革。在全国率先将“人事管理”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最先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保障)专业”;合并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与信息中心,成立信息学院;合并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和经济所,成立经济学院;将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土地管理系、外国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合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将财政金融系、投资经济系合并,成立财政金融学院;将语言文字研究所并入我国最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学中心,组成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合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徐悲鸿艺术学院,并开设近30门艺术类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其选修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推动人民大学朝着“大文科”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新世纪到来,我国加入WTO,社会需要出现新的变化,人民大学提出“国际通行、中国特色、人大独有”的院系调整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新组建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并加快教学、科研、人事、国际交流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不仅实现新闻学院同时拥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全国仅有的博士点,而且促成法学形成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不仅实现属于社会和自然科学两大学科群的金融工程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的交融,而且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新闻学、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清史、档案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商品学等一大批学科居于全国前列的传统优势。不仅实现课程、教材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且促成专业结构形成传统优势学科和应用学科、文科和理工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格局。不仅实现干部考核办法制度化、能上能下蔚然成风,而且促成上百名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骨干进入学校,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进入全国高校前列。不仅实现教师竞聘上岗,佼佼者挑大梁,而且促成科研梯队成员紧密配合,向世界一流目标挺进。不仅实现灰蒙蒙的泥地变成绿茵茵的草坪,而且促成“凝园”“雅园”“宜园”“汇贤园”“百家园”星罗棋布,全国高校最大的多功能文体馆、游泳馆、新研究生楼、多媒体教学楼相继落成。人民大学校园环境今非昔比。
过去,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发挥着先导和示范的作用,在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许多学科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我国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哲学、经济、管理、法律、新闻、党史、外交、政治、信息管理等学科或专业,不少是肇始于人民大学,然后由这里走向全国的。现在,人民大学不仅全面保持了优势地位,而且拿到了4项全国冠军: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1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7名主任委员、6名副主任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在最近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1993年,6种教材获得国家级奖。1997年,上百种新教材建设获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成果国家级奖。“八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九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获奖项目同比增长20%,大批“精品”引起党中央及学术界高度重视。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列。新世纪国家正在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人民大学又被列为21世纪有特色的大学,获得国家重点支持。
65年,与时俱进。
现在,人民大学桃李芳菲,星驰天下。
在政治、经济、教育、哲学、法律、文学、艺术、工商等各个领域,人民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这正是江总书记称赞人民大学做出的“重要贡献”中,最突出的一项“重要贡献”。全国近400位担任省部级职务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大学的毕业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高强、尤权、中宣部副部长兼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穹、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求是》杂志社社长高明光、原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原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原司法部部长邹瑜、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原北京卫戍军区司令员张西帆、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桂世镛、原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祝铭山、原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原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陈焕友、原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副校长苏星、副校长杨春贵、副校长刘海藩、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吴宣恭、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苏玉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著名作家乔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著名哲学家黄楠森、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肖灼基、著名艺术家王昆、胡松华、朱旭等,这些世人注目的人物都曾是人民大学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历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人民大学4个时期。周扬、范文澜、艾思奇、陈唯实、何思敬、吕骥、李凡夫、周巍峙、王朝闻、李焕之等等,中共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美术家、音乐家,相继在这4个时期来到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人民大学任教。
数十年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4年担任联合大学教员的青年宋涛,现在是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58年,全国上下都说人民公社好。他在河北安国进行社会调查发现,许多农民食不果腹,人民公社并非宣传的那么好,回京后即向周恩来总理反映了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引起周总理高度重视,周总理事后亲临安国调查。1979年,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再一次以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无畏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批判极“左”的经济观点,为打破“两个凡是”的藩篱,推动经济学界的拨乱反正作出了贡献。他先后出版发表《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运用【资本论】的理论指导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等一系列专著和论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高鸿业翻译出版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3卷本《经济学》。他对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吴大琨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中,首先提出马克思说的历史上的生产方式,是六种,而不是五种,中国同古代的埃及、巴比伦一样,属于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他在《中国历史研究季刊》发表的《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看亚细亚生产方式》,被译成英文收录进在英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论文集。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然被称为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材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部分的标准。
哲学系的陈先达早在1963年就在《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这篇文章中不仅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对逻辑证明在验证真理问题上的作用和界限给予了正确的界定。他撰写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分别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学术专著,和国内第一部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综合研究的学术专著。他完成的《走向历史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国际共运史等多个学科,汇集了中外学术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社会广泛认为是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扛鼎之作。他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的《被肢解的马克思》,揭示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
曾兼任《光明日报》哲学专刊编委的肖前,他196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把哲学变成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赞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表《高举实践唯物主义旗帜,为恢复辩证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而奋斗》,为根本上清除十年动乱期间“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的恶劣影响,为科学的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他主编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专著,被指定为全国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通用教材。
尚钺,是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的“马列主义启蒙老师”。他完成的《中国历史纲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比尚钺年轻一点的戴逸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清史专家,曾经担任两届中国史学会会长。他主持完成的《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专著,“为清史研究开创了一个典范”。在中苏两国举行边界谈判,中方代表希望历史学界能够为这次谈判提供历史依据的重要时刻,他完成了《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这部书披露了许多史书上所未记载、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澄清了中苏边界上有争议的问题,为我国政府在中苏边界中谈判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由于他对中国史学教育、研究的突出贡献,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荣获人民教师奖章。
黄达,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学科奠基人。继1958年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1980年又编写出了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的著作《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他在全国高校第一个启动“高级金融数学实验项目”,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课堂上用英语授课,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尽心尽力培养既熟悉国际金融运作规则,又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高层次财政金融专业人才。
罗国杰,中国伦理学专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名伦理学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新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他主编的《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两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通用教材。江泽民、李鹏曾经为他主编的7卷本《中国传统道德》丛书题词。李岚清副总理为这本书作序。
著名法学家许崇德从1954年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到1985年参与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再到1988年参与制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数十年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急白了一头青丝,累瞎了一只眼睛,摔断了一支胳膊,仍不放下肩上的重担。1993年,抱病东渡扶桑,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讲座;远涉重洋,到美国耶鲁大学发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讲演。
佟柔,被誉为“新中国民法之父”。他20世纪50年代参加国家最初讨论民法的起草工作,80年代参加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国家制定民法作出重大贡献。
高铭暄参加了国家刑法制定、修改的全过程,1954年参与国家刑法修订工作,1984年1月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7年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高等法学院教材《中国刑法学》,1993年10月创办中国第一家国际刑法研究所,1999年9月当选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分会主席。
在人民大学,与这些名家齐名的学者数不胜数。戴世光对于在我国建立国民收入理论和统计学学科体系作出重要贡献;卫兴华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理论作出开创性贡献;阎达五创立了中国会计管理活动学派并对建立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出突出贡献;李占祥创立了矛盾管理学并对新中国企业管理学科起到奠基作用;萨世煊最早提出“计算机技术与经济信息管理、数学结合”并对中国数据库学科建设起到奠基作用;赵履宽最早提出“劳动力资源要通过市场配置”并对中国劳动经济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果说建设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者,那么在人民大学,一流的学者灿若星辰!
进入新时期,专家队伍进入新老交替期,人民大学及时地启动了“新世纪百人工程”。现在,哲学、史学、国际关系、经济学、财政金融、法学、商学、公共管理、新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学、行政学等覆盖人文社会学科各个专业的一大批青年学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学术界认为,明天的人民大学,一流的专家教授将依然是星光灿烂。
当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学员经常在露天上课,学校却经常出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董必武的身影。中央领导带头宣传马克思主义,给学员以极大的教育。从此,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
建国以后,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极其匮乏,人民大学从数量、质量、类别、层次多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相继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班、经济学系、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基础系、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以后又在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设立博士点,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本身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宣传介绍。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民大学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为国家输送出大批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宣传人才。现在全国高等院校的马列部主任中,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占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以上。
人民大学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工作母机”作用,而且,在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专著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的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4卷本《马克思主义史》和《社会主义文库》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列宁主义思想史、毛泽东思想思想史、马列主义经济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思想史等学术精品,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革命史讲义》等,密切联系中国实际、不回避热点问题、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发行量高达上千万册。1996年启动的“上百种新编教材建设”,其中39种教材被教育部评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98年启动的21世纪系列教材建设计划,共30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39种教材在2001年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中,被评为教育部向高等学校的推荐教材,数量占全国推荐教材的三分之一。2001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门理论课教材中,4门被教育部评为“两课”优秀教材,位居全国出版社榜首。
人民大学的庄福龄是全国马列主义学会会长,肩负繁重的学会工作,仍然带头到北京军区给团以上干部讲马列,到空军部队给师以上领导干部举办讲座,走向社会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青年时代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他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被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胡乃武看中,免试录取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人民大学学习。“我原以为经济学挂上政治没意思,读完《资本论》,其中的逻辑力量深深震撼了我。我从此对政治彻底改变了看法”。曾在美国专攻西方经济学长达12年之久的高鸿业说:“现在,要我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对比,我将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灵验”。
在校园内,不仅深受光荣传统影响的教师们努力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广大青年学生,同样以极大热情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人民大学有一个被新闻媒体誉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的由多学科专业的40多名博士生组成的集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点篇章,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是他们给自己确定的重要学习内容和研究课题。1996年以来,从这个“摇篮”里产生出来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继承与发展》、《两种文化的离和》、《香港回归:社会主义国家形态的创新》、《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等15部专著、230篇论文。
人民大学学生走上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展的“高举光辉旗帜,实践‘三个代表’”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30多路社会实践分队,到全国20多个地区的300多个村民小组、工矿企业宣讲“三个代表”。学生们反映:“通过社会实践,我们真实地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磅礴气势,也亲身体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志愿者为社会服务。全校正式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有2000多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的超过一万人次,平均每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万多小时,受助人数超过8万人。组成了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春晖社、绿橄榄爱心社、学生艺术团文化下乡服务队等18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挂职”“文化助残”“义务讲解”“小红帽向导”等30多支志愿服务队;“海淀街道”“双榆树街道”“特教学校”“六盘水”“三峡库区”等京内外17个青年志愿者工作站;法律知识服务队、环境保护宣讲小分队、心理健康咨询小分队、计算机知识小分队、商品知识小分队等8支小分队,他们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给千家万户送去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