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人们不经意这样一个现实:在当今中国“天上飞、地上跑”的交通工具里,只有铁路的机车车辆差不多是清一色的“中华牌”。
每天18时,北京站和上海站的旅客都会用一种自豪的神情目送全新装备的T13/14、T21/22次列车徐徐启动。这是去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实施第四次提速投入使用的新型高档特快列车,它一亮相就赢得了旅客和社会的喝彩。
2001年11月1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站分别登上了这两次旅客列车,对车上的先进设施赞不绝口,并题写了“东方号”和“新世纪号”。“东方号”和“新世纪号”成为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时俱进的一个象征。
旧中国铁路的机车车辆,大多依赖国外,类型极为混杂,有“万国铁路博览会”之称。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中国铁路工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1952年7月,国产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试制成功;1958年,第一台内燃、电力机车分别试制成功。
1988年12月21日,最后一台前进型蒸汽机车的交验出厂,宣告了中国铁路生产蒸汽机车时代的结束。此后,东风型系列的内燃机车和韶山型系列的电力机车成为铁路牵引动力的主力型机车。新型东风4B、东风4C型内燃机车代替了东风4型机车,东风6型、东风8型、东风9型等大功率内燃机车相继诞生,形成了不同功率等级的内燃机车系列。电力机车由韶山3型完全取代了韶山1型,韶山4型、韶山5型、韶山6型机车先后问世,形成了4、6、8轴电力机车系列型谱。与此同时,25型、25A型、25G型系列新型空调车和双层客车,机械保温车、集装箱平车、C63型单元重载敞车等货车相继投入运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适应铁路运输客运提速、货运重载和发展城际列车的需要,我国机车车辆产品开发呈现技术含量高、档次高、品种新、周期短的新特点。1994年12月,我国第一列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列车,在广深线正式运营。新研制的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和12个品种的准高速客车闪亮登场。之后,又陆续推出东风4D型提速内燃机车,韶山8型、韶山9型准高速电力机车和多种25K型提速客车,满足了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大提速的需要。
十五大以来,我国铁路工业更加坚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和坚持“以我为主”的产品开发原则,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使铁路装备技术创新走上了自主研制开发与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相继问世。如今,世界铁路上运行的各种传动方式的动车组,我国均能设计制造……
时速200公里的“蓝箭”动车组2000年9月3日一问世,就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国内有10名工程院院士专程前往祝贺。法国的《费加罗报》指出:“这是中国不借助外国技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建造高速火车的第一步。”
2001年10月,当时速200公里的“奥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中原之星”动车组在京城亮相时,立刻显示出了“两星”的奇光异彩!“两星”不但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攻克了主变流器、控制系统等全部核心技术,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
如今,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已拥有168.29亿元固定资产,各类设备8.78万余台,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35倍和110倍。铁路机、客、货车的制造、修理能力大幅提高。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不仅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的不同需要,并批量出口国际市场。从零部件到整车、从货车起步到批量出口内燃、电力机车、双层客车、地铁列车、大型元部件……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已成为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市场上一个不可低估的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