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生态文章 建秀美山城

2002-11-03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 李建华门头沟区区长 董瑞龙 我有话说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山地地带,与本市的5个区县和河北省的3个县相邻,全区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8.5%;境内有海拔2303米的北京市最高峰东灵山;属于海河水系北京最大的河流——永定河横贯全区100公里,区内流域面积达到139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89个行政村和126个居(家)委会,有人口23.4万人,其中居民人口15.5万人。

门头沟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东胡林人”在此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门头沟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反映京西地域历史、生产和生活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内容和形式。这里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银、石灰石、叶腊石、紫石砚、大理石等二十多种,储量非常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到30亿吨,分布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一半,曾是全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质量上乘的紫石页用岩在区内分布集中,储量约2500吨。其次自然景观富饶美丽,有被誉为华北地区“天然植物园”的百花山;集高原、草原于一体的东灵山;有燕京“小三峡”之称的龙门涧等等。三是人文景观古老悠久,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古老的潭柘寺、戒台寺和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发祥地——金顶妙峰山,同时还是一部革命传统史:这里诞生了北京郊区的第一个村党支部和北京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至今仍保存着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旧址、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和王家河滩肉搏战场、天津关及川底下村南坡梁战斗遗址。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全区有3946人参军,1109人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6年宛平县民主政府在斋堂竖立“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在斋堂地区开始兴建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已修复和开放了斋堂烈士陵园。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西部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区域经济特征不很明显、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郊区县之一,在经济发展上必须根据特殊的区情,在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上做文章,使地区经济有机地融入首都的宏观经济之中。几年来,我们按照“服务北京”和“建首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和功能定位,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生态这个核心,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了“生态旅游区、特色林牧区、新型建材区、石龙工业区”即“四区建设”的经济发展思路,使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区特点的经济格局。去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24.0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6元。

“生态旅游区”是以北京作为世界闻名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为前提,以北京“大旅游”为依托,利用门头沟区广阔而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发挥“真山、真水、真绿、真美”的生态资源优势,将“三山(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两寺(潭柘寺、戒台寺)一涧(龙门涧)一村(川底下村)一湖(珍珠湖)”等自然资源与革命遗址、历史传统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旅游产业。现已形成了天然旅游、历史旅游即“红色旅游”和人文旅游三种特色旅游。每年接待游人三百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四亿元。“特色林牧区”是根据门头沟区山多地少,但有许多传统的如薄皮核桃、京白梨、香白杏、樱桃、大扁杏、盖柿、玫瑰花等优质果品这一特殊的区情制定的。我们本着精品、特色、高效的原则,目前已建成了如万亩玫瑰园、千亩京白梨园、千亩樱桃园等特色果品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还发展起了十个农业观光园区,使农民得到了双重收入;我们还根据山区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特点,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起了以圈养小尾寒羊为重点的山区畜牧业,每年养羊达到20万只。现全区已建成各种养殖小区200个,鸵鸟、七彩山鸡、北极蓝狐、獭兔、林蛙等一批“珍禽异兽”纷纷落户门头沟区,成为山区农民的重要致富途径。

“新型建材区”建设是发挥门头沟区储量丰富的石灰岩、花岗岩、叶腊石、紫矶砚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且分布广泛的优势,特别是以煤炭生产废弃物——煤矸石作为原料,辅以科学的配方和工艺,研制开发出的新型环保型建材——煤矸石砖,不仅变废为宝,改变了地区的环境和形象,而且填补了粘土实心砖被禁用的空白,实现了新型墙体材料的重大突破,走在了北京市墙体改造的前列。现已形成年产5亿块煤矸石砖的生产能力。以煤矸石砖为代表的、新型环保建材为主导的、包括特种水泥、花岗岩、叶腊石块生产的门类齐全的“新型建材区”初具规模。“石龙工业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一条龙”配套服务和管理体系,成为市级工业开发区,现在已经有50多家入区企业,包括引进外资的杜邦大源公司、富根的智能电表等跨国企业,已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现工业区内注册企业已突破1000家,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区建设”不仅使门头沟区经济驶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也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使百姓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几年来,我们先后投资上亿元的资金用于老区的基础设施改造,目前全区已形成了遍布所有村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35部,人均绿地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去年我们还建成了郊区最大的现代化的健身广场,投资近四千万元兴建的北京郊区最大的、现代化的区级博物馆,也即将竣工……。

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区情特点和发展实际的富民之路,但仍存在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和地区经济总量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陈旧、山区现代化程度不高,制约地区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所以要实现京郊农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都市型郊区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就需要我们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开发,拓展郊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多种功能和发展空间。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区作为纯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特色鲜明的自然生态资源,这是我们推进山区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优势,基于这种区情特点,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水”经,依靠生态富民,应是山区实现现代化的首选之举。搞好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我们区作为一个北京的边远山区和生态大区,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可以确定为“五化”,即:生态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山区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区的城镇化水平与首都经济发展水平和首都郊区的地位还不相适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结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按照“建首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卫星城的功能定位,把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加快门城卫星城的建设。要以门城卫星城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中心村镇建设为基础,以城镇化为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全面提升“四区建设”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卫星城的建设要按照“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的要求,将“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卫星城的建设之中,特别要突出山区特色,认真搞好城市规划布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快构筑现代化门城卫星城发展框架的步伐,实现古都风貌、现代都市和山水特色的有机结合,成为首都西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山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