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的一个创举

2002-11-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桂廉 本报通讯员 凌晓明 我有话说

在恬淡中生活了多年的重庆合川市石簸村,7月18日骤然热闹起来。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农民秧歌队舞上了村头。欢笑的农民是在迎接重庆大学“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的同学们。大学生们为石簸村送来了电脑、科技书籍和致富信息。两家共建的“‘三个代表’青年活动室”正式成立。村民们笑着抚着电脑,翻着书籍围着同学们问着、笑着。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重庆大学“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的全体成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全校产生了重大影响,会员从初建时的80人,仅一年多时间就激增至3000多人。

用“三个代表”指导“三下乡”活动

重庆大学“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7月2日,即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的第二天。为什么要成立该会?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会长李雯说,当时就是想探索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下乡”活动。研究会的成立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批示中认为,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创举“。

重庆大学曾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1年暑期,该校组织了一支“‘三个代表’博士宣讲实践团”和14支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宣讲实践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分赴渝、云、贵、川、藏等省市,热情宣讲“三个代表”,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当地群众开展服务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国内多家媒体对他们的活动予以报道。

2001年9月初,研究会应邀出席了全国大学生“三个代表”学习研究社团座谈会。

开展多样活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在学校的引导下,研究会从探索如何在“三下乡”中宣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发展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性活动。

重庆大学团委在该研究会成立了直属团支部,使团组织找到吸引凝聚青年新的组织依托。依托“三个代表”研究会骨干会员的宿舍,实施思想教育工程、文明工程、读书工程、健康娱乐工程。建立“三个代表”学习网、构建网络服务体系,成立网迷协会,进行新“三进”的尝试。

2002年3月,学校党委在研究会中建立了直属党支部,开创了全国高校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的先河。党支部成立后,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会员,一粒火种”,“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三个代表”研究会党支部成员和骨干会员宿舍设立了“三个代表”红书架、“三个代表”党员大学生接待室、党员爱心服务点,开展“一帮一”活动等。研究会的活动不只是学习理论文章,而是开展切实的活动,如通过爱心服务点真心实意地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大家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身边。

工商管理学院的胡洲同学是个电脑迷,以前他只是埋头自己的学习,钻研电脑知识。参加研究会后,他建立了电脑爱心服务点,帮助同学解决电脑难题。一些同学电脑出了问题,都来向他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忙。他还编了程序通过电子邮件帮助同学杀毒。胡洲的业余时间被同学占去了不少,但他表示作为研究会爱心服务点的成员,同学有困难,帮助他们是应该的,这样生活过得更充实。他的宿舍编号是531,同学送他一个外号:531. com,对此,他感到很自豪。

研究会生根开花发展壮大

重庆大学“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成立一年来,在大学生中生根开花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校23个学院相继成立了研究会,900多个班级成立了“三个代表”学习小组,研究会会员爱心服务点已有30多个。研究会除在石簸村建立“‘三个代表’青年活动室”外,还在彭水县建立了活动基地。

研究会丰富多彩而又扎实有效的活动使不少学生思想产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同学在“三下乡”时不怕辛苦主动参加当地村民修建公路的活动,有的同学自己作词作曲歌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的班级建起了“三个代表”图书馆,有的班级入党申请率从15%上升到65%。该研究会先后获得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中国百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光荣称号,多名个人获得全国、重庆市和学校的各种奖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