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同志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名算起,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走过50年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全面发展后,已经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和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中国艺术史的奠基性成果的同时,在抢救、保护、研究我国文化艺术遗产工作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中国戏曲通史》、《中国音乐史》、《中国美术史》等一批中国艺术史奠基性成果的基础上,近几年来,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中30卷本的《中国戏曲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志》正在由该院相关业务所的专家学者紧张编纂。对于这项具有开创性的抢救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工程,该院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奠定了其在中国艺术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
努力追踪艺术发展进程,深入进行艺术现象研究,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的重点之一。目前,该院已经确定了一大批国家级和部级重点课题,如《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青海东部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等,据介绍,这些课题将为10多个全国性学科提供一个西部人文环境研究必备的数据库,也将为西部开发和文化建设的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再如正在进行的《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研究》课题,将为我国戏曲艺术振兴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该院组织的当代各门类艺术史、论的著述,都力争对我国文艺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如《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总志》共99卷等多项史论的研究,大都是填补了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的空白。再如《京剧大典》、《昆曲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等,将以全面性、系统性、精确性、经典性,完成对京剧历史遗存和现状、未来发展及走向世界的研究,都备受文化艺术界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着另外一项重大课题,那就是《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证、抢救、保护、研究工程》。去年,在文化部领导下,组织评选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中国昆曲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首批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昆曲艺术名列其中,并成为四个全票通过的项目之一,这对推动我国艺术遗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今年,该院又组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古琴艺术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新址,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创造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既反映经济、政治基本特征,又对经济、政治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先进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应该责无旁贷为先进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将坚持以‘三个代表’的要求统领艺术科学建设和科研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创艺术科学理论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