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4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学校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多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表彰和奖励。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坚持用制度创新来保证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从封闭性、强制性管理向开放性、引导性管理的根本性转变,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不竭动力。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实施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坚持把强化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多年来,学校始终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不放松,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连续三年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学质量年工程”,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效益观,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思想基础。
坚持研究型教学工作思维。学校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以教学研究为先导,建立了具有超前意识的研究型教学工作思维,在教学管理中实现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有机结合。学校切实强化研究型教学工作思维,取得显著成效。1998年以来,学校主持国家、部委课题12项,省课题54项;获国家和省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等奖励64项;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的创新。
调整和优化专业体系。学校始终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市场和教育规律,在坚持以农为特色的同时,形成了农、理、工、文、管、师等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拥有39个本科专业的专业群,为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完善的专业体系。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为适应弹性学分制和人才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学校先后三次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过去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结构整合为“公用课、专业属性课、扩展课”三类课程组成的模块课程结构。同时,建立与弹性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修课制度、选课制度和导师制度,营造了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良好学习环境。
以提高管理效能为原则,实施教学管理体系的创新。
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体系。学校1994年在高校中首先使用微机管理软件进行排课,从1998年开始建设教学管理网络系统,建成了以教务处为中心,各院系及主要部门为终端的教务综合管理网络系统。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均实行计算机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网上进行教学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学生可利用校园网选修课程、查询教学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了教学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建立起以常规化的监控管理,校院两级的多环节、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督导检查,以及学生的信息反馈等形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认真制定和严格实施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检查、巡考、实践教学环节全程监管等7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良好考风、学风、教风的形成。
以强化过程管理为重点,实施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
调整教学管理格局。学校积极推进管理重心的下移、管理重点的转移,建立了全员参与、全过程优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保证教学管理有效运行。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学校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强化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例如,定期举行“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等评比活动;实施师资培养“百人学历工程”;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质量反馈信箱及教师师德信箱;实行学生奖学金制度、评优选先制度、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制度;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对教学管理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定期培训、综合考核制度等。
吉林农业大学通过实施教学管理的创新,强有力地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水平。教务处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学籍、学历证书管理先进单位,优秀教务处和全国优秀教务处,学校在2001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25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