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是一个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老港,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中国北方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枢纽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关系。
1984年,天津港率先在全国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体制改革,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政策。改革的当年,不仅解决了天津港压港压船的“老大难”,而且港口的吞吐量迅速增加。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天津港视察,看到这巨大变化后兴奋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
在小平同志的肯定和鼓舞下,天津港进一步解放思想,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使束缚企业多年的生产力迅速释放出来,港口吞吐量直线上升,一度连续四年递增上千万吨。天津港通过全港创新大讨论、每年一度的“创新奖”表彰活动,又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崭新的总体发展思路,并积极实施了“集装箱枢纽港战略”、“深水港战略”、“名牌战略”、“科教兴港战略”,使港口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国内港口创出了多项第一:第一个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而成为全国港口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个创建港口保税区;第一个与外商合作经营码头,并迅速发展起30多家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第一个开通港口EDI中心,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国际接轨。
天津港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力。“九五”以来,天津港共投入70多亿元用于港口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从而解决了天津港港口建设中的软基加固、泥沙回淤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问题,既加深了航道、港池的深度,又增加了港口的陆域面积。现在的天津港,陆地面积已增加到26平方公里,是解放初的20多倍,拥有各类泊位140多个,其中万吨泊位52个,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12个;拥有15米深的深水航道,结束了不能进出15万吨级巨轮的历史;集装箱装卸桥、大型门机和最先进的焦炭装卸设备等大批现代化设备日以继夜的作业,使天津港的机械化程度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居于全国沿海各港口之首,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也毫不逊色。随着天津港干部职工科技素质的提高,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广泛运用,带来了天津港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天津港始终把优质服务作为立业之本,视为天津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了吸引货主、揽住和扩大货源,他们一方面走访老客户,结交新朋友,与国内外有关企业和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狠抓服务质量,制定了以搞好优质服务为中心内容的“四个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和“五个满意”(船方、货方、车方、对方港旅客满意)的方针。
天津港从文明示范窗口开始,努力加大窗口软、硬件建设的力度,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全局形成多层次、多环节、高质量的服务窗口群,从上到下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和社会监督制,做到了“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赢得了“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的光荣称号,创出了优质服务名牌。
一切为了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天津港历届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他们积极实行“港务公开、民主管理”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发展生产,逐步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同时,着力放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上。他们每年斥巨资用于职工各类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在全港两万多名职工中,现已有近6千人具备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具备各类职称484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370多人;通过举办“艺术节”、读书月,以及利用电视台、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车间俱乐部等阵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精神生活,陶冶人们情操;同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凝聚了“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爱港敬业、参政议政、无私奉献蔚然成风。有400人和400个集体获得国家、部(市)级各类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具有鲜明时代和港口特点的先进典型群体。
天津港创新发展不停步,加快发展进佳境。既去年昂首跨入世界亿吨大港20强之后,今年再开我国港口建设先河——通过圈围堤埝,充填造陆,扩建30多平方公里的巨大工程又启动。按照国家通过评审的修编后的《天津港总体规划》要求,今后10年将投入1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港口国际化的需要。届时全港陆域总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岸线总长度超过50公里,可建成200-230个泊位;2010年吞吐量实现2亿吨,建成世界航道、泊位最深的淤泥质海滩人工大港,使泊位和航道能进出20-30万吨轮船,进一步提高天津港的深水化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