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应限制“自费出书”》(光明日报2002年9月5日书评周刊C1版)一文,觉得用意很好,希望坚持出质量高的书,可是理由似乎并不充分。近年来出了一些质量差的书,原因复杂,应作更具体深入的分析。
我不了解当今“自费出书”的情况,也无力去作调查,而此文一开头就说“大凡‘自费’出的书”就有两大毛病。用“大凡”这个词,有多少根据?为什么不举出若干本来作具体分析呢?此文指出的两大毛病,“一是根本弘扬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不可能向读者传播知识或陶冶读者的情操”。这,是不是要求过大过高了呢?非“自费”出的书都达到了这两个标准吗?用“大凡”的语气来作如此高标准的概括性批评,是否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值得商量的吧。
不过,王树人先生写此文的用意,我很赞同。希望端正出版风气,希望多出好书,希望质量差的书大大减少。这种希望不仅王先生与我热诚地希望着,而且广大读者都在仰头盼望着。为此,我想,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提倡发挥书评的威力。报纸有书评,刊物有书评,广播有书评,电视有书评,对好书表扬,对质量差的书批评,指名道姓,具体分析,不说套话,书评的威力就可以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了。写书评也不一定要专家学者才能写,广大读者,就是你我他,把读书的所得所感写出来,哪本书好在什么地方,哪本书不好在哪里,具体写出来,说清楚,就是书评。指名道姓的写,让读者有所选择。这种书评,不是不尊重作者与出版者,而是一片爱护的赤子之情。有了这样真诚的书评,出版社能不加以注意吗?能不努力出好书吗?“自费出书”的人更会把好作品拿出来,让大家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