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教授著《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一书,正如作者所言,是一本导读性质的著作,目的在于“解读萨顿的《科学的生命》”。
作为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奠基人,萨顿被誉为是20世纪上半叶“最渊博的学者”和“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导师之一”。而《科学的生命》则汇集了萨顿学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言论,因而被看作是体现他学术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
作为一部导读性的著作,《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以下简称《桥梁》)一书不仅将原著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忠实地介绍给读者,更要帮助他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理解原著精神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意义。
《桥梁》一书由6个章节构成。前两章是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第一章“萨顿之前的科学史学科”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萨顿在科学史学科形成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萨顿其人”介绍了这位科学史大家的生平,学术活动与贡献,以及作为新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特征。第三章“萨顿论科学史”开始进入该书的主题,作者介绍了萨顿关于科学成长过程中知识传播的障碍以及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论述,着重讨论了萨顿本人的科学观和科学史观。第四章“传记的力量”通过萨顿写作的一组人物传记,有重点地分析了其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比如透过“列奥纳多·达·芬奇”这篇传记,作者深入挖掘了萨顿关于艺术、技术及其与社会间关系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如何建立克服技术负面作用的社会控制机制”这一现实性的话题。第五章“东方与西方的统一”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作为科学史研究指导思想的统一性观念,关于科学生长过程中的整体性图景,以及在推动知识的进步中,东方与西方各自扮演的角色、其相互间的影响和统一等问题。在这里,作者对萨顿关于希腊科学基础的东方来源以及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奇迹相互独立地产生,并形成互补关系等见解的阐释和议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萨顿认为,希腊人智力活动与他们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水准之间的不成比例,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由此,刘兵再次向我们提起了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在第六章中,从萨顿关于科学史学科建设的体制问题的见解和治学理念与心态,作者引申出了“使科学人文主义化”这一厚重的论题。
《桥梁》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向我们强调了“新人文主义”这一主题。20世纪初,面对科学发展日趋专门化和技术化的倾向,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人类心灵间的封闭等种种社会和思想问题,萨顿对那种“通过科学的物质成就来理解科学,却不去思考科学的精神,既看不到它内在的美,也看不到它不断地从自然的内部提取出来的美”的倾向进行了批评。他指出,“科学不仅是改变物质世界的最强大的力量,而且也是改变精神世界的最强大的力量”,“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必须理解科学的生命,就像他必须理解艺术的生命和宗教的生命一样”。
如果说《科学的生命》集中体现了萨顿力图纠正上述偏颇的努力与思考,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科学史家,《桥梁》的作者在这部诠释性的著作中,则不仅展示了萨顿为“使科学史成为联系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桥梁”而走过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面对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而所谓“两种文化”的分离倾向依然十分严重的现实,《桥梁》一书的作者重新提起“新人文主义”这个20世纪的经典命题,有着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或许,这是该书更重要的价值所在。
《新人文主义的桥梁》
刘兵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