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南京,近两年来,社会治安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治安环境令人瞩目。如今,全市70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警务室。不仅110巡逻车全天候守候社区,社会力量也参与到治安维护中,科技防护设施的运用更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群众高兴地说,警务进社区,确保了一方平安,安定了一方百姓。
记者来到位于市区的繁华地带——山西路社区警务室,见到不少人进进出出。他们有办户口的,办出境签证的,咨询政策的,有困难求助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警务室等于一个派出所,有什么事都找民警。
警务进社区是南京公安的一个创举,至今已有两年。社区改革后,居民住宅由原来的大杂院变成了高层居民楼,同时社区改革后流动人口增多,原来的片警无力承担过大的工作量。在南京最大的一个社区,一个片警要管理4000多户,1万多人。
“社区警务的改革就是要让社区民警‘住’进社区,让他们‘沉’在社区。”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吕庆继告诉记者。同时明确了民警的五大职责:收集信息,加强人口管理,组织群防群治,严密阵地控制,热情为民服务,使防范与服务结合起来。
民警“住”进社区,树立了新形象。原白下区健康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斌,以周到热情的服务,赢得了社区群众的爱戴。2002年的除夕夜,为挽救一名欲跳楼轻生的八旬老人,马斌长跪雪地一个多小时,终于以自己的真诚感动了老人,使其放弃了轻生念头。今年7月,马斌被破格提拔为丹凤街派出所教导员。社区群众得知后,上万人自发涌上街头,打出“舍不得咱们的好民警”大型条幅,与他依依话别。
在水佐岗派出所,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辖区内的康藏路社区由于新模范马路拓宽延伸,区内刑事案件频发,仅2000年就发生抢劫案、入室盗窃案及自行车盗窃案数十起,最多一户居民自行车连续被盗走6辆。该所与社区民警经多次研究,联合社委会共同行动,实施了将康藏路4个院落各自的围墙拆除,连成一体,建设一个安全文明小区的方案。小区建好后,各类刑事案件很快下降为零。
依据形势的变化,南京公安一改以往“重打击轻防范”的一贯做法,挖掘社区治安资源,开展群防群治,警民联手筑起治安长城。
现在,南京6个城区的公安分局纷纷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出警,集打、防、治、建于一体的良好格局,有效地预防了刑事案件的发生。各社区都组建了社区辅警和治安志愿者协会,并发动社区群众配合治安。同时各分局的社区民警各显绝招,玄武区锁金村派出所在所辖社区组织了一支由30名民兵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每天晚上在社区巡逻;鼓楼区虎踞关社区建立了军、警、民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目前全市拥有了两万多名治安人员,织就了一张预防犯罪的大网。
在著名的旅游景点秦淮河,虽然已是子夜时分,仍可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外游客徜徉在美景中。一位来自韩国的游客用生硬的汉语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到这里旅游,提起这里的治安状况,“老外”竖起了大拇指。一位走南闯北的销售员告诉记者,在大部分城市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是女驾驶员晚上8点后,不准单驾出租车;二是夜间10点后“打的”的男乘客不准坐驾驶员前排位置;三是晚上10点后女同志上下班都要男人接送。而在南京从没这样的规定,白天黑夜一样,男女一样。在南京从没有夜间接送女工上下班的习惯,无论多晚都显得特别安全。
在社区采访,发现不少110巡逻车待命出警或在巡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吕庆继介绍说,今年全市投入1012万元,购置了132辆小型110巡逻车、440辆110自行车和100辆“派力奥”110巡逻车。群众反映:“过去110是一拨就灵,现在110就在身边。”
在加强治安管理过程中,南京公安提出了“科技强警”的口号,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来震慑犯罪分子。从今年起,社区民警统一配备了“移动警务通”,共有1500台。这种巴掌大的电脑,除具有人口管理、在逃人员查询、常用法律法规、警务日志4种功能外,还新设了全国及本市被盗抢机动车辆、通缉通报、公安电话号码等信息查询功能。通过警务通,至今查破刑事案件2170起,抓获网上“三逃”人员360名。
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段,新街口社区民警联合华侨路等社区民警在该区域重点路段、部位设置了8个摄像监控探头,与金鹰购物中心及部分金融单位监控系统联网;与此同时扩大监控面,将监控器与居民区防盗门设施监控并网,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防控网络。江东门社区民警则将警务室内的宽带网,与辖区内物业监控室联网,使犯罪分子在社区内再无藏身之地。
经过两年的治安管理,南京公安实施的警务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高发势头,促进了破案攻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群防群治取得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