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仅被当作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场所,它们几乎没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微不足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之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975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的境外投资额占全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2.3%。198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5%。1995年,进一步增至15%。在1983年至1987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流量年平均为42亿美元。而到1995年,这一指标达到了470亿美元,1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0倍。在这一过程中,亚洲(主要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起着主要推动作用。199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为430亿美元,占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0%。到2000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亚洲对外直接投资有较大幅度的萎缩,但总额依然达到370亿美元。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无论是公司数目,还是它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销售方面,来自东亚的跨国公司所占比例均达到2/3左右,这些跨国公司主要来自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东亚跨国公司的成功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投资主体上,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中小企业在跨国投资中具有较多的比较优势,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跨国公司战略和政策时都注重对中小跨国公司的扶植和发展。
其次,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规模和区域方面,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的取向。东亚跨国公司中的大型企业或财团的投资往往对准发达国家,规模较大,其投资目的主要是技术获取和占有发达国家市场。而东亚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往往对准发展中国家,规模较小,其投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成本。这种思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型或中小型的跨国企业有一定借鉴价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自有品牌的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以获取技术优势和进入其市场,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可以降低成本、不断壮大自己的管理和营销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进行有效积累。当然,这种区域取向并不绝对,因为企业都有起步壮大的过程,可能刚开始都从周边发展中国家开始,但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尽快抢占“制高点”的意识和战略对于国际化经营非常重要。
第三,在行业方面,东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有优势的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自己在低成本的制造技术、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优势。事实上,对于跨国经营来说,拥有比较优势和市场开拓能力是最重要的起点。
第四,在投资方式方面,东亚跨国公司是以合资、合作方式为主进入东道国。这样,一方面可以防范、降低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又可共享技术、管理、营销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当然,合资、合作会有文化障碍和产权方面的问题,这在具体操作中应设法减少。
第五,在东亚跨国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各国政府的作用很大。无论是设立专门的机构,还是制定相关的鼓励和优惠政策,政府的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对外投资的宏观战略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