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希望

贯彻十六大精神 促进改革开放发展
2002-12-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党的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也为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点燃了新的希望之光。

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来讲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才推行信息化,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他说,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发达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十六大报告已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业化过程在信息时代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只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现在面临着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专家指出,信息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二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速发展步伐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年增速突破了32%,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速近18个百分点,是40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2%,增加到“九五”末的4%。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仍将以高速度发展。到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将超过30%,信息产业将超过其它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

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并逐渐成为主导,推动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指出,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中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

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如此,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程度,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向信息社会的演进。最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据预测,我国“十五”期间,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力认为,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将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水平和工业化的进程。令人鼓舞的是,我国的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已充分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并通过积极有效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世界产业分工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一个从点的应用到面的铺开的质的飞跃。据刘力介绍,按照“政府推进,企业主体,市场引导,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工作方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可喜的起步,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近600个企业信息化应用案例,中国国家企业网组织专家从中精选50个案例,汇编成册并公开出版。其中,IT企业作为信息化的推进者,同时也是信息化的率先实施者,已经从中受益。以联想为例,据联想总裁杨元庆介绍,联想大规模信息化从1993年开始,现在每年由于信息化的应用节省了6个多亿的成本。

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提出,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也为亿万中国人勾画出美好的前景。

但是也有人担心,前几年,一些地方领导表现政绩是建广场,信息化热潮中也许又会改为买计算机、上信息化项目了。20年时间本已十分紧迫,如果再为这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功夫所累,我们将贻误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时机。

因此,有关专家呼吁,我们一定要直面信息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下深功夫从根本上解决。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快,却是在低基数上的高速增长,是在低质量、低水平下的数量扩张,“大而不强”是信息产业的现状,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将进一步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足:在技术研发层面,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我们始终处在滞后的位势,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产业“空洞化”的威胁。

在产品制造与应用软件的开发层面,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缺少对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仅处在大件组装的水平上,而应用软件的开发也都是基于跨国公司的系统平台之上的属地性开发,这必然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是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层面,国内大型信息化应用的系统集成,其核心设备多为境外跨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埋下诸多隐忧。加之大量信息的部门所有制及相互封锁,使得在收集、传输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资源被损耗、被贬值,大规模建设形成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信息化尚未真正深入人心。

因此,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加快建立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既有数量规模,又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控制力,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业,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产业基础。

同时,在我国,企业信息化担负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任。但目前在信息化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还很少。我国有700多万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赶上去,须付出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