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教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在优势

2002-12-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到2000年,我国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普九”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6年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8年左右。谈起这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如数家珍。

记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教育的长足进步,全民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张力:是的,可以说,1993年以来的近十年时间,是实现“两基”最关键的时期。多年来,我们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到2001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的县数从1994年的554个提高到了2573个,人口覆盖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青壮年文盲人口比1990年减少了4100万。北京等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则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重要基础,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与1990年的第四次相比,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由1422上升为3611,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上升为11146,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上升为33961,青壮年文盲率由10.34%下降到4.8%。

记者:这13年间,全民受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意味着什么呢?

张力:这13年,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开发,使我们在自然资源、资金方面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为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社会有评论说,中国如果不这样大力发展教育,就不可能取得GDP的持续快速增长。

这些年,为什么外资更多地青睐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素质有了较大改善,劳动力的竞争能力提升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些都离不开13年来基础教育发展所做的奠基性贡献。

记者: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张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政府规划的有效性,使我们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惠及大多数人口的教育系统工程。应该说,在基本没有外力援助的情况下,靠政府财力支持、社会捐集资等多种渠道自力更生,我们探索出了一种发展中国家利用制度优势发展义务教育,从而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的成功范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