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坐落在祖国中南腹地——武汉。
这所全国知名的军事院校,与未来高科技战场紧密相连。她的学子遍及祖国各地,他们织就的巨大“天网捍卫着祖国领空的尊严;她的“三到一长期办学经验,被全国转发。
近年来,空军雷达学院党委牢记军委、总部“创办一流军校,培养一流人才的办校宗旨,针对雷达部队对毕业学员创新素质的独特需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把培养教员队伍的创新能力作为党委工作的第一要务,提出了“以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为龙头、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为重点,把引进、培养、使用与管理结合起来,加大投入、优化结构、鼓励冒尖、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教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人才培养思路,为实现学院“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走出了自己创办品牌院校的特色。
去年11月,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人如潮涌。在众多的展位中,空军雷达学院“想干事业请到这里来”的几平方米展位,引来众多地方高校学子。大家说,这里有干事业的优良环境。
1996年,雷达学院领导到清华大学“数顾茅庐,引进博士后王永良。到任不久,院党委就把组建军队重点实验室的担子交给他。两年后,他带领这个实验室通过总部验收,并被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他在雷达关键技术的研究等领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40多篇收入三大国际权威检索;出版学术专著1部;被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成为“中国优秀博士后”、“空军十大杰出青年”、“空军科技拔尖人才”。
科研开发处阎世强副教授主持研制的“固态雷达图像传输系统”,解决了雷达站与营、团指挥所及航空兵指挥所之间的信息传输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军内外广泛应用,收到较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在香港回归、五十周年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中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受到空军表彰。
数学教研室梁幼鸣教授,以“甘坐十年冷板凳,不问功名求学问”的精神境界攻克了数学世界难题“6174”问题。他指导的学员,连续3届共为学院捧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7个一等奖。
为吸引和合理使用高层次人才,学院专门成立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空军雷达学院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等政策:
——对志愿入伍来院工作的博士研究生,一次性给予每人6万元学习补助、3万元以上的科研经费,并提供三室一厅住房、1万元安家费,配偶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对接收入伍的硕士生,给予每人1万元的学习补助和5000元安家费。
——对志愿入伍来院工作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博士生导师等知名专家,给予空军奖励的对等奖励。
——对志愿入伍来院工作的两院院士,给予150万元的资助,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启动科研项目、补贴安家费。此外,每年发2万元特殊津贴,配备助手和专车。
政策活人气旺。人才招聘会上,170多位优秀人才在空军雷达学院填报了自己当教员的志愿。
“把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人才结合起来,以高职队伍为龙头,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点,尽快培养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员队伍”的人才兴校思路,带来喜人变化。在现有的近600名教研人员中,有教授40名、副教授140名,占31%;博士、硕士学历的230多名,占39.5%;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名。学院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20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在整体上形成了一支能够持续开展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队伍。
近年来,雷达学院教员承担国家、军队重点项目数十项,发表论文2700多篇,出版专(译)著48部,完成科研项目160多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60多项、国家专利15项,400多个项目在部队推广,不但提高了教员队伍的创新能力,还为学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院党委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创一流院校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此制定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该院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教员进修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
他们聘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工程院院士刘尚合等25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作为学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带教导师和教学改革的高层智囊,定期来院把脉并负责对指定培养对象进行指导;安排高层次科技人才参加相关重要科研、军事理论研究和重大军事实践活动。他们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参加学术研修班、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知名度。该院已有5人进博士后流动站深造,140多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一部分人员在国外作访问学者。
近3年毕业的100多名硕士研究生中,有30人考上博士研究生,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不断引起军内外的关注。97级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春霞,在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取得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97级硕士生丛力田的学位论文,对首都地区抗巡航导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论文的主要观点被首都防空联合演习的预案采纳。
在教学中,该院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深化教改的灵魂,按照军委、总部和空军的一系列指示,以“创办名牌院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工程,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工学、军事学并举,指挥、技术兼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训层次。
这个学院自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已具备了兵种战术学、军事装备学、军事情报学、军事运筹学等9个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初步形成了军事学和工学并举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基本覆盖了培养预警探测系统各类人才所需的学科专业领域。
院党委认为,衡量一位教员的课讲得好不好,关键看他教学是否有创新。为此,围绕创新教育这一课题,在全院教员干部中开展了2次大讨论。他们还把创新教学作为教员业务考核的标准,写进《中青年尖子人才培养方案》等政策,从而增强了教员教学创新的激情。
年前,该院新装备维修教研室盛文博士获准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原来,盛文在故障诊断与测试领域有创新之举。他在“雷达电路单元自动测试设备”项目中有四大突破。这四大突破,为这一项目获得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打下了基础。此外,有多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他因此在雷达故障诊断领域成了小有名气的专家。该院政治部主任余伦信介绍说,盛教授成为“名师”,得益于学院近年来启动的“名师工程”。
几年前,学院人才出现断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院领导到军内外知名院校访名师取真经,大胆迈出三步:
完善机制。相继出台了《首席教授和主讲教授、教官聘任实施办法》等优惠政策,全面启动“名师工程”。每年拿出专款作为尖子人才培养基金,鼓励人人创新,让尖子人才早成“名”、快成“家”。
科学管理。《高级技术干部管理意见》等规定,规范了尖子人才队伍的管理。把高职教员在教学、科研、学术上是否有创新成果,同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晋升直接挂钩,并作为评比优秀教员的必要条件。对优秀教员破格晋升,大胆使用,让他们在重要岗位施展才华。
创造环境。雷达学院一方面投巨资建成覆盖全院的园区网,积极开展网上教学;一方面兴建“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教员进行创新理论教学和创新思维开发提供实验平台。
该院各学科点都有一批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显著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他们在教学中作出了突出成绩。该院号召广大学员“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教育,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总政治部联合推广。
去年,雷达学院首批通过总部组织的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以优秀成绩被总部评为“教学优秀单位”。
你能唱什么“戏”,在这里就能找到什么样的“舞台”。
去年6月,刚走上讲台两年的外语教研室年轻教员赵团结,以“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单个班次的四级考试中,创下学员一次性通过率80%的学院最高纪录。一年后,他推出“单词日测法”,让他教的百余人的大班在四级考试中,又排在全院的第二。他因此荣立三等功。郭锡林院长说,学院两次推广他总结的教学法,主要是看中了他的创新精神和教学效果。不管是老教员还是新教员,只要他的教学有创新、有实效,我们就给他提供实践和推广的机会。
工程师王锦麒,是院党委开人才引进之先河,破例在江苏某无线电厂“挖”来的。他解决了学院正在研制的雷达领域几项重大课题中的“瓶颈”,带出了高质量的研究生。
院党委把教研室主任的位置交给杨江平教授,他带领同事先后承担了16项科研课题,如今已完成11项,其中,有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他被总后勤部评为重大科技成果先进个人。
马晓岩副教授,首开反映信息技术前沿水平的“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硕士课程和“超宽带雷达技术”博士生课程。他主编教材6部,其中一本教材作为学院唯一的“九五”期间军队重点教材。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10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5年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和交流20多篇。
万山虎教授,从一名普通的教员成长为将军、空军首席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获中国科协“求是奖”,首批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他说,这些荣誉和成果都是学院支持的结果。这些年,他在雷达装备技术理论与运用领域的研究,具有独创性,取得了十几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他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被空军工程大学和军械工程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
今天的空军雷达学院,是有志之士施展才华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