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电视连续剧《世纪之约》(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大连电视台联合摄制),反映了我国核工业战线在由军转民、由半军事化的核基地转向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由长期保密状态走上国际竞争大舞台的过程中,一代为我国“两弹一艇”做出特殊贡献的核工业功臣们面对着来自思想观念、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卧薪尝胆,艰难抉择,经过十分痛苦的思想裂变,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终于在凤凰涅中获得新生,重振旗鼓,再铸辉煌,胜利完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第二次创业,塑造了以雷默为代表的一大批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核工业战线的英雄群像,讴歌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民族精神,奏响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时代乐章。
《世纪之约》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核工业题材,但却没有停留在生活表层,而是把诸多人物在生产与生活自然流程中所构成的思想与情感冲突作为戏剧发展的内在线索,去计设故事,塑造人物,去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生成与发展历程。中和公司是“两弹一艇”核工程建设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们有优异的团队业绩和过硬的个人技术,更有炽热的爱国情怀。他们在满怀豪情由大西南山区投身南海核电站建设的开初,直接面对的就是来自世界核电建设最先进的供应商——法国的托马斯公司,而作为工程主承包商的该公司现场总裁博德又是一个从内心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洋人。因而,无论是出于面对世界最新科技的不尽了解和现代企业运行方式的不适应,还是出于艺高人胆大和居功者自傲的心理,抑或是出于中国人特有的民族自尊,不服气的心理状态难以避免地带来了矛盾冲突。抱着捍卫自身荣誉和为中国人争气的心理,他们一如既往地采取习惯思维方式,盲目搞大会战、加班抢工期和劳动竞赛等传统的施工方法,结果很快出现了验收质量不合格、辅助设备工程拖期,甚至出现由于盲目自信擅自注油试验造成贮油管道及贮油罐漏油的严重事故,加之核岛土建混凝土漏放钢筋等一连串的问题都把矛盾尖锐地提了出来。如果此时中和公司的领导和职工能够认真反思,找出症结所在,重新认识自我,问题当然容易解决,那么,剧作的冲击力自然也会打折扣。可贵的是编导没有浅尝辄止,就此停步,而是大胆地把矛盾冲突推向了极致。公司一线负责人胡安平、王孟东等与他们平常不待见的业主副总经理周至空前的一致,他们从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不查自身原因,把科学的管理理解成洋人的有意刁难,并将所有的事故推给外方,甚至想到要甩开规范的施工标准,按照自己的粗放方式来建设现代化的核电站。如果没有雷默、罗克刚们的清醒、理智和不迁就、不退缩的坚决行动,没有徐一海、梁小可、何如、杜晓月们的尊重科学的态度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没有新闻界有力的舆论监督和核安全咨询团的现场提醒,没有宋广学抱病重返基地面对公司大旗那一番撕心裂肺、回肠荡气的训诫,谁也无法断定他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因为他们这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冠冕堂皇的“维护荣誉”、“中国特色”和“爱国”旗号下进行的。
《世纪之约》所记叙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期。转型期的历史变迁和云诡波谲的社会生活,使每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冲击。作品没有人为地提纯和约简这种挑战与冲击的实际分量,更没有进行类型化的定式设计,而是十分集中概括地把那种特有的复杂真实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尖锐地提出问题,激烈的戏剧冲突,快节奏流动的镜头语言加上演员们激情投入的真实表演,不仅使剧作环环紧扣、迭宕起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还使观众在感同身受的审美过程中,领略到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当作为南海公司董事长的梁栋面对着来自内部、外部和家庭的各方面压力做出最终决断的时候,当雷默在科学必须的理智和同事原有的感情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变革的痛苦与艰辛让人们历历在目;梁氏父女、罗氏父子代沟的加深与弥合,梁小可、周至、李峰等人价值观念的颠覆与重建,让人看到了变革时代的大浪淘沙。南海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描绘出经济转型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和困苦,注释着爱国主义的新含义,发出了当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最强音。这就是《世纪之约》留给我们的最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