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光旖旎的湘江之滨,钟灵毓秀的岳麓山下,在一片浸润着湖湘文化的沃土上,坐落着被誉为“岳麓山下马列园”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打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一批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从三湘四水会聚于此,徜徉于理论学习思考的林中小径,沐浴着党性锻炼的飞瀑流泉,强化武装,又披征衣,再上新程;一代代党校人禀承湖湘文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着时代的步伐,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和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争创一流的省级党校,是湖南省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的奋斗目标,也是具有五十多年光荣历史的湖南省委党校始终不渝的崇高追求。湖南省委党校按照省委关于争创一流省级党校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实现“六个进一步”、深化“四大改革”的新路子。即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进一步突出教学中心;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从严治校。努力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深化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后勤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今,湖南省委党校正以奋发进取的姿态,全力打造党校的教学品牌、科研品牌、管理品牌、后勤服务品牌、校风品牌。
经过多年的奋力拼搏和不懈努力,人们欣慰地看到,湖南省委党校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科研捷报频传,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建设强力推进,办学条件根本改善。争创一流党校的目标正在变成生动的现实。
教学是立校之本。一流的党校,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学作窗口。该党校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结合湖南的实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学新布局。主体班教学内容包括六大块: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辅导;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简称“三基本”)专题研讨;三是当代世界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题讲授;四是战略思维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专题讲授;五是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理论专题教学;六是根据不同班次特点,有侧重地安排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种知识教学。与此同时,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要求。该校在教、学、管等各个环节努力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和方式。
——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努力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研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导性;突出“三基本”内容的一脉相承性;突出“三基本”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互贯通性;突出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研究分析本省实际,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在教学方式上,始终突出“三个坚持”,即坚持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和加强研讨;坚持联系中国和世界历史、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联系国内国际大局深化理论学习,使学员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结合个人工作和思想实际,提高学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大力推行案例式、情景式、模拟式、答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管理方式上,始终狠抓“三个环节”,促进“三个提高”,即狠抓备课环节,提高讲稿质量;狠抓授课环节,提高讲课水平;狠抓研讨环节,提高研讨质量。并采取教学专题竞争上岗、学员自主选听教学专题、次品课淘汰制度等措施,加大竞争激励力度。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上,始终把调查研究列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并在部分市县、企业和单位建立调研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教”与“学”的现实针对性。
名著育名校,一流的党校必须以一流的科研作基础。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革的理论,实践的创新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该校坚持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政策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方针,着力实施“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重点研究。该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收入分配、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调查。《提高党员素质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弘扬科学精神: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代中国乡镇政权建设与农村稳定研究》等分别被列入国家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和自选课题。《关于加强我国农业保护的研究报告》、《正确认识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信念丛书》等成果受到社会关注和认同,在全国思想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1年7月,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宣部等八个单位联合召开全国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该校竟有三篇论文入选,列全国省级党校之冠。
——围绕省情省策开展决策研究。近年来,围绕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三农”问题、洞庭湖治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有企业改制和解困、科教兴湘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洞庭湖的治理与生态农业的发展》等被列入全国社科规划课题。该校还积极参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论证与咨询,为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湖南是内陆省份,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省委适时提出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实施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主题的“先导工程”。为配合省委这一中心工作,该校组织教研人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在《湖南日报》上以“特约评论员”名义连续发表系列文章,并推出《思想解放与湖南发展》一书,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近5年来,该校承担和参与国家级课题23项,省部级课题63项,社会委托课题50项;出版专(译)著135部、教材41部;发表论文1165篇,其中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国家一流报刊上发表论文260多篇。获国家级奖10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项,中国图书奖3项;省部级奖82项,其中省社科成果等级奖23项,省“五个一工程”奖15项。该校多次荣获省社科评奖组织奖、省“五个一工程”组织奖和全国党校系统科研组织奖,还被确定为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五个一工程”重要课题培养基地。
学科建设是党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一流的党校必须以一流的学术作支撑。围绕新的教学布局,该校按照“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做强传统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建立和完善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坚持加强优长学科与发展新兴学科的统一。党校教育发展潜力和后劲,关键取决于学科的建设。该校在发挥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法学、科技等学科建设,努力做到既有党校特色又有地方特色。
——坚持确立重点研究方向与学科整体发展的统一。一个学科能否自立于学术之林,关键在于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该校紧紧围绕省情省策和干部教育发展要求,确立了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农业经济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跟踪研究;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究方向着重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国企资产重组与资本经营、国企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等。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科与党的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方向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论及其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思想的发展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注重研究视角的创新,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研究方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研究文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确立了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党校的学术地位,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学科的整体发展。
——坚持教学、课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统一。学科发展的方向准不准,关键看它与教学布局的发展合不合拍。该校坚持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一体化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以教学为导向,以课题为载体,充分发挥拉动效应,促进各门学科建设的综合、交融与互进。
——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统一。学科发展后劲足不足,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学术梯队作后盾。近年来,该校认真制定和实施《建设重点学科及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试行办法》,实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重点学科的选拔、培育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整体优良的学术梯队,力争使一些学科整体水平三年内基本达到省(部)级重点学科水平和国内省级党校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回首争创一流省级党校的不懈奋斗,记载多少沧桑,凝聚多少期盼,创造多少辉煌。展望未来,湖南省委党校将一如既往,以更加自强不息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实现自己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