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阵地”育英才 投身“熔炉”炼丹心

2002-12-22 来源:光明日报 胡鸣铎 赵哲 张立新 我有话说


巍巍太行山东麓,滔滔滹沱河南岸,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北郊高教区学府路上,坐落着河北省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河北省委党校成立于1949年8月1日。她与新中国同龄,历经风雨,悄然走过了不平凡的53个春秋。河北省委党校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特别是河北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干部教育方针,正确把握各个时期党的干部教育规律,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干部培训和干部教育之路,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共培养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294668人次。从省委党校这个“阵地”、“熔炉”中走出的学员,遍布燕赵大地,为河北省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千年、新世纪,河北省干部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尤其是在2000年6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后,河北省委党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开创党校建设的新局面,谱写了河北干部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一、建立完善新的教学体系,推进干部教育创新

河北省委党校现在主要举办如下班次: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县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部门业务培训班,以及各种类型的理论干部培训班。近年来,河北省委党校坚定不移地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的力度,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增强党校教学的先进性,更好地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按照中央关于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的指示精神,构筑新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来夯实领导干部的“理论基础”;以学习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等最新知识,来开阔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结合学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围绕河北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在有重点地较为系统地开展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教学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学制学员的特点和培训目的,把新的教学布局进一步具体化、特色化,教学内容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体现层次性,增强针对性,保持鲜活性,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培训对象的学习要求。

紧紧扭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不放,办出党校教育特色。为了适应新时期党政干部培训的需要,河北省委党校按照“既坚持国家标准,又办出党校特色”的原则,围绕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不断调整、充实学科结构,着力加强适应党校面向21世纪发展的重点学科,逐步形成了内容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目标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现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区域经济学3个学科,已成为在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布局中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学科。在学科的研究方向上,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改革和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学科,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干部的选任与监督、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中国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形成了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两个相对稳定和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学科,已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三个相对稳定和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共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6项,取得了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既造就了一群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又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努力端正党校学风。新的教学布局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把党校的教育和培训同现代化建设实际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党校学风的根本所在。为此,该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理论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教研人员每年用不少于一个月的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党政部门的对口调研工作。2000年至今,还组织55名教研人员赴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开放地区调研,16人到省内市县扶贫、省直有关部门协助工作或到基层调研和挂职锻炼,大大提高了教研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对策性研究成果。其中,有多项成果被省领导批示或被有关部门研究参考。有十几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使党校课堂教学能够始终站在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前沿,与社会需求相符,与时代发展同步。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鲜活经验,教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深刻阐释,学员踊跃探求破解实践难题的勇气,使得党校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注重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河北省委党校积极探索适合领导干部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坚持“少而精”原则,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增加学员自学和研讨时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形式,在全省建成了多处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员到工厂和农村参观考察,从省内外聘请了24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兼职和客座教授。在教学中,尝试研讨式、答疑式、对话式、双讲式教学,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真正做到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根据领导干部文化基础厚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把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统一在对教学内容和所涉及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尝试运用了以双向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式教学方法,使教学从传统的、机械的、沉闷的“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河北省委党校不吝巨资加强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努力把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改造了计算机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校园网,开通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A级站,课堂教学告别了纸和笔,取而代之的是用电脑精心制作的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课件教学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员对所授课程的理解。

近期,河北省委党校又建成了干部学习网。该网现有10个板块,49个专题,约3000万字。它以各级领导干部为服务对象,内容注重理论性、知识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干部学习网利用现代化手段满足了新形势下干部队伍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开辟了干部教育的新途径,是对推进干部教育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也是党校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排头兵作用的重要举措。

通过竞争择优,建立新的教学机制。好的教学机制是构筑教学新布局、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河北省委党校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着力构建一个组织健全、体系完整、奖罚分明、公平公正、富有活力的教学激励机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班次、不同学制,切实改变“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状况,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体现了层次性。教师授课实行课题招标,竞争上岗,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在教学指导上,先后组建了教学责任组和教学指导小组,对任课教师的备课、授课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在教学评估上,建立了由学员、教研部、教学评委会、校委领导评估指导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在收入分配上,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量考核办法,把教学工作量、评估优秀率与教师收入分配直接挂钩,实行优质优酬,奖优罚劣。

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岗位能上不能下、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新教学布局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两大战略工程”,科研体制改革跃上新台阶

党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宣传、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近年来,河北省委党校科研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为重点,坚持科研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努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着重“抓青年、抓精品、抓重点课题”,并将其作为科研工作加速发展的突破口,从而在“多出精品、快出人才”这两大战略工程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河北省委党校设有两个省级研究基地和一个中心,即“河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河北省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和“省情研究中心”。河北省经济学会、河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挂靠在省委党校。

“九五”以来,该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63项,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9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400余篇,入选各类研讨会论文297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新华文摘》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被转载文章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3部,教材55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70项。该校教师撰写的《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关于河北省实行村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的研究报告》一文,荣获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骄人的科研成绩的取得,与河北省委党校大力加强科研管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该校针对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修订完善了7项管理制度,如《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关于教研人员实行年度最低科研工作量的规定》、《科研成果记分办法》、《科研成果日常申报制度》、《关于在教研部门确立三级科研方向的意见》等。这些制度加大了对深层次学术问题、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资助力度,非研究领域或低层次的成果不予登记,不计入工作量,使科研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实现了科研管理内容从单纯项目管理到以确立科研方向为基础、重点项目为目标,管理制度从单纯采用激励手段到激励约束机制并存的量化管理这两大转变,为该校科研教学一体化,多出精品、快出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极大地激发了
教研人员搞科研的热情和自觉性。

骄人的科研成绩的取得,与河北省委党校切实转变科研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该校教员加大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本省、本地区改革和建设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切实克服和扭转那种关起门搞研究、理论脱离实际、空对空的不良学风。特别是注重面向河北,研究河北,贴近实际,为河北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年都有2~3项科研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受到省有关领导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骄人的科研成绩的取得,与河北省委党校校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该校对科研工作基础地位的认识和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新的提高,校委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九五”以来,事业费拨款中科研经费总额达466万元,科研奖励基金400万元,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41.8万元,省社科基金资助20余万元,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需要。

河北省委党校还积极举办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扩大对外学术交流。1998年组织召开了全省党校系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1999年9月举办了河北省党校系统纪念建国5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0年6月组织召开了河北省党建研究基地“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2001年6月组织召开了全省党校系统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为了深入学习、研究、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重要思想,与河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理论研讨会。2002年12月上旬,又与中央党校科研部联合举办了党的十六大理论创新研讨会。这些会议受到了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河北省社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学术交流。

校刊校报是河北省委党校及全省党校系统理论学习、理论研究、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校刊《理论学习与研究》1985年创刊,曾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2001年更名为《领导之友》后,把市(厅)、县(区)级领导干部作为核心读者,突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赢得了有关部门领导和读者的广泛好评。2002年7月,改刊仅一年即步入“河北省优秀期刊”行列。校报《河北党校报》1983年复刊,2001年1月扩版,成为全国省级党校校报中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对开大报,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导基层党校工作,交流办学经验,为全省党校改革和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工具作用。

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作为一所高等学校,如果说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学科研是两翼的话,那么队伍建设就是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质量就难以保证。长期以来,省委党校一直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结构,构筑人才高地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新布局的确立、教学新机制的运行和教学新方法的实施,对党校教师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该校不断探索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力量的新途径,推行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

为了引来“活水”,河北省委党校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品学兼优的高学历人才,并调入了一批学科急需的优秀的教研人员,优化了师资结构;聘请了一些重点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该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1990年以来,教研人员中共有60多人次被选派到中央党校和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培训进修。1999年出台的《关于青年教研人员学位、学历进修培养工作的试行意见》规定,40岁以下的教研人员通过进修,要在3-5年内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位。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两年来,该校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到国内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相继选派4名同志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取得了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选派4名同志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拿到了MBA学位;另有2名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行政管理专业,4名教师到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做访问学者。1990年以来,共派出100多人次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他们在国外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亲身经历了不同制度、文化和理念的碰撞,对自身的研究领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极大地带动和推进了党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2002年,该校又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员素质工程”的实施方案》,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学习WTO知识、英语会话和计算机操作。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规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其中对教研人员的政治学习、在职培训、学历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政策、资金、时间上予以支持和保证。

目前,河北省委党校在编教职员工400多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5人,专职教研人员132人;教授39人,副教授54人;博士(含在读)6人,硕士49人。有8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2人,获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1人,入选“河北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人,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1人;先后有1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师资队伍中近百人的教授、副教授,为搞好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改革举措的鼓舞和激励下,通过引进人才和进修培训,一批中青年骨干教研人员脱颖而出,使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研实力更加雄厚,从根本上保证了党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

为了促进教学、科研上台阶、上水平,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该校加快了干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显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批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年轻教师和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学校发展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颁布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考核程序,强化了考核标准,使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极大地促进了竞争机制与评估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改革成效明显

现占地187.6亩的河北省委党校校园拥有地面建筑物28座,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内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满足了办学的需要。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授课,该校斥巨资为授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普遍实行课件教学,并购置180余台计算机以及一些投影设备直接用于教学、科研,使教学手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还装备了7个多媒体教室和3个先进的多功能报告厅,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曾多次在这些地方为学员讲课,与学员和教研人员座谈,效果很好。此外,还为所有的教室配备了影音设备,新建了两个微机室,可同时容纳102人上机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方便学员学习,学校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购置彩色电视机420台直接配置到学员宿舍和教研部等校内各部门,开通了卫星远程教学网络。在这些设备的基础上,学校又购进了成套的摄、录、编以及字幕机、刻录机等设备,装备了一个拥有6000小时教学资料的音像资料库,使教研人员和学员足不出户便可以收看到中央党校的各种课程,而且还可以向学员们播放自己录制或编辑制作的课程和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员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闭路系统。

河北省委党校图书馆现有藏书48万册,中外文期刊2112种,近年来又建立了先进的信息资料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报刊资料电子化和图书资料电脑检索。图书馆还建立了省情数据库、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局域网,并于2001年开通了清华大学镜像网站,可迅速查询2000种期刊杂志。建成的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极大地方便了教研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和科研的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的管理机制,该校于2002年上半年实行了后勤部门竞争承包。校办印刷厂、学员楼、招待所、汽车队等部门实行竞争承包后,锐意进取的承包者和广大职工热情高涨,积极挖掘潜力,加强管理,搞活增效,短时间内就使后勤服务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校园改扩建工程启动,党校明天更加灿烂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培训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要求,更好地发挥“阵地”和“熔炉”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河北省委党校启动了浩大的校园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校园面积将达到279亩,按照功能分为学员生活区,教学、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后勤服务区。经过几年的分期建设,新校园将形成简洁、明快、庄重、大气、高雅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生态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四季常青,花香满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远的将来,一座崭新的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校园就会在美丽的滹沱河畔拔地而起,河北省委党校将会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掩映在石家庄市如画的生态园区中心。届时,她将会以博大的胸怀、蓬勃的朝气、非凡的实力,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充分发挥“阵地”和“熔炉”作用,不断地打造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的“好钢”与“真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