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2 中国电影值得一说

2002-12-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利 我有话说

2002年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丰收年:一大批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精心准备的佳作力作,厚积薄发,显示出中国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平;随着行业内改革的深入,院线制的建立、影院改造的加强,电影发行也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不但使得国内市场红红火火,也在海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国产电影促销有术

今年,一大批优秀国产电影纷纷问世,让市场有点应接不暇。为了让观众最大限度地看到这些影片,各地电影工作者可谓是用心良苦。在上海,不但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轮番宣传,灯箱招牌、巨幅海报充满城市繁华地段,还专门推出了“地铁风”彩色报纸广告,把电影信息传遍了每个角落;浙江在“优秀国产影片展映”的同时,举办了大型群众性影评、座谈活动;四川打出“公益”擂台,由电影故事内容引出的“爱心行动”、“捐助行动”,使影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北京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安装了几十台数字化信息亭,让观众随时可以查阅最新的电影市场信息。正是由于电影人的共同努力,国产电影取得了不菲的票房。

高科技挑战想象力

以往,电影人常常抱怨想象力受到技术手段的制约。而在新近完成的国产大制作电影《极地营救》中,高科技开始挑战电影人的想象力。该片导演张建亚说,一部表现人类战胜灾难的影片一定要有强大的技术含量,在这部影片中我只要能想到的,技术人员都通过努力实现了,但是我没有想到的还有很多,所以目前在中国高科技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的,而是软件的,是人的想象力的贫乏。尽管张建亚导演还有遗憾,但是《极地营救》却创造了国产电影的高票房,许多观众看完影片惊叹:好莱坞有的咱们也有啊!无独有偶,采用数字化手段制作的表现中国军民与特大洪水搏击的影片《惊涛骇浪》,刚刚试映也是好评如潮,专家们对其中的高科技处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海外声誉越来越响亮

由国家广电总局启动的“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在2002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今年7月在新加坡和印尼举办的大型中国电影展,10部中国参展片平均上座率达到92%以上;《那山那人那狗》、《一个都不能少》分别在日本、丹麦创下票房奇迹,《和你在一起》、《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又享誉多伦多和纽约;金秋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北京放映”更是吸引了世界片商的目光,《小城之春》、《生活秀》等艺术影片引起了国外片商的浓厚兴趣,反映中国国企改革的《首席执行官》、军事题材影片《冲出亚马逊》也受到欢迎。来自美国的片商在评价中国影片时,不断使用惊叹词,认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令世界瞩目。

改造影院带来新观众

以前,由于电影院设施老化简陋,使很多观众失去了看电影的兴趣。以北京为例,市场调查结果曾经显示,观众群以在京务工人员、在校学生为主。随着影院改造的加强,尤其是星级影院挂牌,观众群体不断地扩大,到电影院看电影正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在北京的五星级电影院——“华星国际影城”头等舱,座位的舒适使躺着看电影不再是梦想。多厅选择更是适应了不同观众的不同要求。

影院改造带来的变化是喜人的,浙江庆春大世界、广州天河影城、上海大光明等都成为了票房大户。许多常看盗版碟的观众,也为了能享受多声道的视听感觉而重新走进电影院。不同级别的电影院将票价拉开了距离,满足了观众的多层次消费。

《英雄》带动后产品开发

后电影产品是指除了影院放映之外,一切能产生价值的相关放映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在许多发达国家,影片本身有“火车头”效应,多达70%的收入可能来自于后电影产业。后电影产品包括电视播映、主题公园和书籍出版,还有商务网站介入带动的各种广告效应。

2002年,中国电影也开始了后电影操作。《英雄》还未和观众谋面,就出现了电子游戏版、同名小说,其音像版权拍卖爆出了1780万人民币的天价,和联想手机互动的首映式更是异常隆重。

如果稍加留意会发现,最近畅销的正版VCD、DVD几乎都有了封面广告、贴片广告,这为后电影产品开发打开了一条新路。

2002年,也是电影大规模进入社区的一年。宽带网的普及使视频点播开始走近寻常百姓,成为又一种时尚娱乐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