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人口35万、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陕西省绥德县,是深处内陆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吃饭财政”都难以维系的贫困县,去年以来,由于实施了经营城市和城镇带动战略,竟奇迹般地完成了2.3亿元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使昔日一个脏、乱、差的问题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全省城镇化建设科技示范县。
素有“天下名州”之美誉的绥德县,近五年来由于连续遭受严重旱灾,总人口已达到35万的绥德县,财政收入却一直徘徊在2000万元左右,自给率只有20%。
面对此情此景,绥德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开拓创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果断决策,2000年初响亮地提出了经营城市,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实现绥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
谈到绥德的做法,绥德县委书记、县长曹世玉一语破的。他说,绥德人多地少,工业基础脆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壁垒。农村因人多而难以生存发展,县城则因人少而难以加快发展。经营城市、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就是要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市人口,刺激消费,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县城的城市化进程。
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绥德县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引入市场机制,恪守利益原则,发挥政治优势,采取一事一策,各个突破的办法,打造出一个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品工程,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首先他们采取资产置换的办法,以土地换河堤、以河堤换资金,带动了周边大规模开发和土地的全面升值,使县城实现了城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益的全面丰收和发展。其次是采取货币补偿,产权置换的办法,在县城全面启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工程。再次是采用统一规划,自行引资及政府扶持,居民筹资集资和向外争取资金的办法,对城区居民巷道的路面进行改造,并规划新建楼房21幢,综合批发市场1个。另外他们还采取以开发权换资金和建设项目,政府规划协调、企业自建等办法,吸引投资,并对闲置的名州商场、绥德饭店等七座商业楼进行改造,不但解决了资金难题,而且救活了企业。
这种政府不拿钱,却完成了绥德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做法,不但极大地改变了县城的面貌、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而且为贫困县实施旧城改造走出了可行的路子。在这场如火如荼、翻天覆地的拆迁改造热潮中,绥德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旺盛人气和团结拼搏精神。
谈到这种喜人的景象,曹世玉不无感慨地说,用人干事关键是要善于在制度上创新。把任用干部上的集中权切实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把符合干部“四化”标准、愿意干事业、能干好事业的人选拔上来。曹世玉还深有感触地说,经营城市,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就是要把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去年11月18日,在滨河大道竣工总结表彰大会上,县委从河堤上大干了七个多月的几十名干部中,公开选用提拔了4名最优秀的干部。正因为此,今年在建设学子大道和神龙大道时,才出现了那么多优秀干部踊跃报名参加的火热场面。
春华秋实。绥德县经营城市、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年上半年,全县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同比增长44.8%;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3亿元,比计划增长28.3%,其中1.539亿元是社会多渠道融资,占到66.9%;上半年已完成8438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社会融资6733万元,占到了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