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4日电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鲁迅先生的忠实弟子、著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黄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2日15时10分在浙江医院逝世,享年97岁。
黄源,原名河清,浙江海盐人,曾留学日本。1927年10月鲁迅抵达上海,黄源两次为鲁迅讲演作记录,由此开始了与鲁迅十年交往及并肩作战的生涯。1933年,经胡愈之、茅盾推荐,黄源任《文学》编辑。不日,由鲁迅亲自选定,黄源任《译文》主编。在此期间,鲁迅共致黄源信63封,数十次亲聆鲁迅教诲。鲁迅还两度仗义执言,为蒙受不白之冤的黄源讨还清白。与此同时,黄源还与茅盾、巴金等编辑《呐喊》、《烽火》等抗战文艺刊物。
鲁迅逝世后,黄源是治丧办事处成员,持续数天为先生守灵,是十六个抬棺人之一。黄源还与萧军等人一起主编了《鲁迅先生纪念集》。之后,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与李一珉、冯定一起编辑《抗敌》杂志,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1941年“皖南事变”的幸存者。突围成功后抵达苏北新四军军部,任刘少奇亲自负责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及新四军、华中局文委委员,浙东鲁迅学院院长,华中文协主任。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时,经他提议,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座鲁迅纪念馆。他还与老友茅盾一起,请毛泽东题写了“鲁迅先生之墓”碑名。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时,亲自挂帅,整理改编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还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总理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1979年黄源任作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逝世前又被推举为上述两团体的名誉主席。
长期以来,即使是在被错划为右派的漫长岁月中,黄源先生积极追随鲁迅,以宣传、推介鲁迅为己任,先后发表了数百篇回忆、怀念文章;在生病住院期间出版了《忆念鲁迅》、《在鲁迅身边》、《黄源回忆录》及《鲁迅致黄源信手迹及注释》等多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