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为展所累”、“为会所困”的尴尬使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头疼。尽管许多展会引入了市场机制,但成功的寥寥无几。可近日举行的“上海2003家电新品精品博览会”却分外红火,100亿元的订单很快成交。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次博览会不是厂家为了卖产品而举办的,而是商家为了买商品而召开的。与会的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说,这个博览会更像一个招标会,所有国内外的厂商都可以参加,大家都想从这100亿元里获得自己的一份,所以都把有竞争力的产品拿来参展,因此精品博览有名有实。这次海尔一举拿下了超过14亿元的订单,而长虹、LG、索尼等公司也都有好几亿入账。
一位姓金的上海市民在看过这次精品展后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展品商店里看不到,但价格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提出这个由流通企业办展会创意的是国美电器公司。该公司B区总经理何炬告诉记者,先下订单再办展览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参展的积极性,做到了展品就是精品,从而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了展会的效果。
据了解,这种订单式展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日渐普遍。行业专家罗清启分析了其中的优势,订单式展会综合了厂家和商家的市场信息,使生产和销售适应性更强,同时缩短库存和流通时间,加快了资金周转。使双方的市场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他还说,今后这种订单展会有可能转变为行业主体共同开发新产品的常设组织。
本报记者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