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最近,记者和新闻界及吉林省科技厅几位同志到外地参加会议。在汽车上,大家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即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大家认为,威胁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的因素已由过去的营养缺乏变为“富贵病”。
厅里的同志说到,近来,有几位科技人员都是五十多岁,有的正走在下班回家的楼梯上,便突然发病,送到医院都未能抢救过来,去世了。新闻界的同志也说,我们同行,有的刚退休,有的才五十七八岁,瞅着都很健壮,谁知,说走就走了,真是挺可惜的。某高校给教职工体检,除发现癌症、尿毒症、肺结核等严重病症外,大量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有关医学专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现在,随着物质生活和办公条件改善,各个行业竞争的加剧,通常所说的“富贵病”正在威胁着中年知识分子这个群体,高脂血、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的“三高”患者检出率几乎近于30%,其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疾患多是由于高脂血症长期不愈而导致血液粘度升高引起的,更使人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表现,常常是在血液化验时才被发现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本报和其他新闻媒体曾集中宣传过蒋筑英、罗健夫、栾弗等优秀中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高尚的思想境界以及为祖国科学事业腾飞而不息奋斗的勃勃雄心和顽强意志。拿蒋筑英来说,逝世时,年仅43岁,掌握5种外国语。然而,他们都因为健康原因而过早地离开他们所钟爱的工作岗位,被称为“英年早逝”。蒋筑英等知识分子的早逝,使国人惋惜,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定期为知识分子进行体检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今天,知识分子的生听到、工作条件,应该说与蒋筑英那时已经完全不同了。记得记者当年采访蒋筑英事迹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蒋筑英最后一次出差的那天早上,他的爱人给他煮了两个鸡蛋,他没舍得吃,偷偷地留在厨房里。现在,我们已经告别“短缺时代”,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是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如何控制热量和脂肪摄入过多。古人说:“久食膏粱厚味可伤脾胃。”现在,不少中年知识分子都担负着一定的领导工作以及教学、科研任务,工作担子重、坐办公室的时间多,外出开会、出差及参加各种聚会,又少不了宴请和招待,即使回到家里,大鱼大肉已经习以为常。在外聚会宴请,酒桌上还有那么一句顺口溜:“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于是,厚味、烟酒加上单纯脑力劳动而运动过少,以及社会和单位内部各方面竞争产生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引发各种病症。
对于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一方面需要知识分子本人,在步入中年之际,要懂得更多地关心自己,把有个好身体作为干事业的“本钱”,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当今社会各种“富贵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还需要各级领导同志从关心、爱护人才的角度,多为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考虑,坚持定期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发现病症,及时诊治;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