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成熟,多年困顿之后开始盈利
●技术创新获重大突破,产品得以向高端市场延伸
●贴牌生产适应国情,利用规则重返欧盟市场
●企业改制方式各异,增强竞争能力
●竞争由对抗变为协作,厂家商家斗争中成长
2001年,彩电业全行业亏损,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技术瓶颈愈发突出,家电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家电企业都在竞争中寻求着自己的突破口。然而,正是在这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成长过程中,家电业经受了锻炼和洗礼,迎来了2002年的全方位突围。
突围首先表现在经营上,即财务意义上整体盈利。在经历了2001年的的困顿之后,2002年上半年,家电业销售形势明显好转,下半年继续保持了全行业盈利的大好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博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更要归功于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各企业市场意识的逐渐成熟。
2002年,有的家电企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如春兰涉足汽车行业;TCL进军计算机领域;有的家电企业淡出家电市场,如乐华彩电。占据生产能力、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优势的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结构的重新划分带来了全行业的获益。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家电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市场淘汰或在地方行政干预下硬撑等情况不同,去年许多家电企业的退出带有很大的自主性,一些经营很好的企业在家电业日趋薄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另辟战场。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并存,市场经济对家电业的优胜劣汰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技术上的突围对2002的家电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陈淮说,2001年彩电业之所以发生“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并不仅仅是因为市场饱和,产品供大于求,更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老化导致产品贬值,全行业亏损很大一部分是技术落后带来的无形损耗。去年,家电企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尤其是数字化技术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亮点。
突出表现在彩电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去年高端彩电产品异常活跃,并且摒弃了原来的雷同性,出现了“路线分化”,如海尔的高清晰数字电视,长虹的超大屏幕背投彩电,创维和TCL的液晶和等离子彩电等。2002年几乎成了彩电企业的“技术创新年”,全年行业的整体盈利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并且随着数字化家电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家电行业整体上与模拟技术已渐行渐远。
环保是2002年家电市场的又一重要卖点。随着环保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从2003年7月起,中国市场上的冰箱将统一贴上新的节能标识,冰箱企业必须生产节能冰箱才能进入市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同时,有关部委联合推进的节水产品认证也已正式启动,其中包括对节水洗衣机资格认证。由此,包括无氟冰箱、节水型洗衣机以及静音空调、绿色电视等在内的一批环保家电在去年的家电市场上唱了主角,与环保相关的一系列应用技术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家电企业追逐的主要目标。
2002年,家电业在国际化竞争方面打了一个漂亮仗。全年家电出口形势喜人。上半年,家电业出口同比增长30%,彩电业达到40%以上,这一纪录保持了全年。陈淮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OEM(贴牌生产)。就生产方式来说,OEM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适合当前我国家电业的。由此也可看出,在制造成本上我们具有绝对优势,而且技术和工艺也完全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客观上带来另外一个利好,即从国外转移到国内的上万个就业岗位。
2002年8月29日,欧盟宣布接受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及7家彩电厂商在价格及数量上的承诺,中国彩电获准进入欧盟市场。重返欧盟市场,虽然数量还很少,但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也点燃了许多国内彩电企业的希望。事实证明,过去一遇到贸易纠纷就茫然失措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经受反倾销洗礼的中国彩电企业也变得更加成熟与自信,他们已经学会合理利用规则保护自己,懂得妥协与坚持,可以应付任何来自环保、技术等方面的非关税壁垒的挑战。
2002年家电企业海外投资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9月,TCL宣布出资820万欧元收购德国老牌家电生产厂家施耐德公司主要资产。从名不见经传的家电小企业,到吞并世界知名的家电巨头,中国家电企业的进步之快有时着实让人瞠目结舌。由此也不难感觉到国内企业渴望晋升国际家电主导品牌的迫切心情。
2002年是家电企业在自身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动作的一年。同为改制,但方式各异。如美的主要是通过经理层持股;TCL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股份制改造等等。这其中有改得好的,也有改得不太成功的,但无论如何,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家电企业的改制是尝试和创新最明显的。
应该说,企业改制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更换出资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出资人往往能带给企业更高的效率与更强的竞争力。一般消费者认为家电企业的好坏决定于产品好坏,实则不然,这往往取决于另一层隐蔽的市场,即产权市场。2002年中国城市家电市场调研结果证实,现在家电业竞争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能力,包括融资能力和资金的有效使用能力。
2002年,家电业的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竞争格局从单纯的对抗变为竞争中的协作。
从2001年开始,家电商品零售定价权逐渐掌握在商家手中,到了去年,这一形势已成定局。当众多家电企业为薄利而苦恼,为开发新技术而绞尽脑汁时,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商店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们一方面向制造商压低进货价格,一方面以低价策略攻占各地的零售地盘。
国美、苏宁的成长史也是与制造商不断斗争的过程。一开始厂商非常不习惯价格让商家说了算,但随着家电生产能力过剩,而企业又无力更新技术,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其结果是越来越依靠销售能力,也就给了国美、苏宁成长壮大的可能。当这一形势不可逆转时,双方的对抗势必变为协作,从中找到各自的利益所在。
陈淮说,事实上商业资本独立运作,厂家分享其利润所得,一方面企业通过批量定货使流通、回款的风险得以转嫁,企业可专心经营业务,开发技术;另一方面同样的资源,由于价格的降低客观上也给国民带来福利。
从一个一个孤立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中国家电业整体的进步。然而技术的软肋,来自国际的挑战,等待在前面,已经突出重围的家电业,将面临更加尖锐更加激烈的竞争,祝她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