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

2003-01-20 来源:光明日报 陈占安 我有话说

面对惊涛骇浪的世界潮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也就会失去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向的竞争力,最终将被淘汰出局。我们的祖国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历经艰难险阻,几番起死回生,从一个积弱积贫的“东亚病夫”发展成为一个堂堂正正,谁也不敢小觑的东方大国,并且在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小康”,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千年纵横捭阖中开了一个好局,靠得是什么精神?一部由钟家栋教授主编,联合复旦大学一些中青年学者撰写的《重铸中国魂——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就致力于刻划这种颠扑不破的中国精神,适逢党的八十华诞,因此它又是一部献礼作品。

这部著作立足于世纪之交的门槛,透视中国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交织在一起这道跨世纪的主题,诉说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这两个历史性的选择。全书突出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及党内外知识分子披沙沥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贡献,并提升为一种颠扑不破的精神力量: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也就是“重铸中国魂”的历程,而且将继续成为新世纪“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更高的新起点。

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就是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海纳百川,不断创新;就是进一步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实践正在给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勃勃生机;归根结底,就是“实事求是”,尽管搞清楚今天中国和世界的实事决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筚路蓝缕的求索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和时代相结合任重而道远。

鲁迅先生有云,中国的魂有三,一是“官魂”,一是“匪魂”,还有一个“民魂”,但“惟有民魂是值得高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学界的三魂》,1926)中国共产党曾经被诬为“匪”,后来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执了政,当了“官”,党的指导思想开始转变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够把一个革命党的自我追求,真正转变为一个大国的国家号召力,转变为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党是否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实在在是发扬民魂,实现中国真进步的一个关键。

百年沧桑,可歌可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曾被念歪了经,走弯了路,但是,曲折并不能诋毁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如果说,以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比较多的是充满崇敬之情,那么,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政治多极化的抗争,我们则更深刻地领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远见卓识;我们也更加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魅力就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创新”乃马克思主义题中的应有之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张一弛,才能畜势待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事实上,8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分不开的,因此才会有毛泽东思想,才会有邓小平理论,才会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1世纪,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更加深刻的变化,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我们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认真分析和研究实际工作中哪些是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哪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又是怎样妨碍、束缚我们手脚的。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词,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去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读了《重铸中国魂》,发现它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全书以八个专题贯穿主线,大抵都能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读者可以通过“只要主义真”,“中国革命应由中国人来领导”,“‘井冈大王’与‘昆仑神仙’”,“集体智慧、民族旗帜”、“大反复与大反思”、“正本清源、开辟新路”,“迎接新的挑战”,“走向新的时代”等篇章,感受其别具一格的主旋律效果。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