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奥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一个“119工程”,简而言之,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田径、游泳、水上这三个奥运大项要拿金牌。
三项之中,田径无疑是影响最大、也是实现“119工程”难度最大的项目。自从去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领导班子调整以后,新班子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未雨绸缪,做了许多工作,如完成了国家长跑和竞走集训队教练的竞聘和聘任,重新组建了国家长跑集训队和竞走集训队,制定出奥运攻坚计划和攀登计划等。据田径中心介绍,包括投掷、跳跃、短跑、跨栏等项目的教练竞聘和聘任工作正在着手进行,今年3月底,共18个项目的中国田径集训队可望基本组建完毕。此外,在竞赛改革、训练实施以及队伍管理诸方面,田管中心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设想,准备陆续出台。
然而,从田径项目的特点出发,笔者以为中国田径还需制定一项长远规划,换句话说,就是围绕2008年田径夺金目标制定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是对2008年奥运会田径金牌的水平和成绩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中国田径的选材方向和要求,制定出中国田径从现在到2008年6年间训练强度和成绩的逐年增长指标,并一年一个脚印地去落实,使2008年中国肩负夺金重任的田径选手届时无论在年龄结构、身体条件和竞技状态上都处于最佳时期,如此,中国田径方有可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夺金目标。
在这方面,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体育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功。苏联在1952年首次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时,只夺得1枚田径金牌,到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他们的田径金牌数增长到5枚,而到1960年罗马奥运会时,他们的田径金牌数又进一步增长到9枚,其代表团的金牌总数也由1952年的24枚突增到1960年奥运会的43枚,首次超过美国。若问50年代苏联体育成绩大幅度增长的秘密是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根据奥运会金牌水平制定了一套4年和8年的系统发展计划,并切切实实地落实在选苗和训练中。
田径项目是一个纯体能项目,而体能是靠长期训练和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