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2002年大学生求职费用相当可观。据问卷调查,北京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费用人均超过1万元。教育专家戏称这是“毕业消费”,而商家则称之为“毕业经济”。
毕业消费”主要用于公关求职、形象包装、请客送礼、托关系找工作等。据说,毕业求职通常要过三道“坎”,一是自我包装,男生要包装得彬彬有礼,具有绅士风度。女生要打扮得高雅靓丽。二是请吃请喝。离校前,同窗数年的同学相互请吃。你若不愿掏钱请客,就会被别人视为小气。三是打点送礼。如今就业形势严峻,找个好工作不易,无论是通过关系就业的,还是凭本事应聘的,都得给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送钱送礼,表示一下。
这三道“坎”成了求职就业的一条不可愈越的“鸿沟”,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家长们无奈地说:“孩子上大学花大钱,没想到毕业找工作还要花大钱。”高额的求职成本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滋生和助长着求职中的腐败,同时造成大学生应该享有的平等的就业权变成实际上的不平等。
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又增加67万,就业形势无疑更加严峻,极有可能拉动求职成本的再次攀升,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警觉。
笔者以为降一降求职成本非常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端正就业市场的风气,崇尚节俭的求职观,摒弃过度包装的奢侈风。用人单位首先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真才实学。大学生则应该用才智和能力去应聘,而不是靠所谓的包装“行头”和写真集去取悦对方。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节俭教育,杜绝铺张浪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求职市场不正之风或腐败的监督查处。如此“三管齐下”,相信求职成本一定能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