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目前,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有5760多家,其中专营企业约3000家,达到一定规模的有460多家,职工总数14.6万人,可生产4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全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逾200亿元,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
目前,国产小型医疗器械质优价廉,行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如X线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B型超声显像仪等,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批量出口。仅10年时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从1300多万美元猛升至8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在药品出口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国产医疗器械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显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看上去很美”,而医疗器械领域存在的种种“怪现象”也颇值得玩味。
国内医疗器械消费者有这样一种心理:当资金充裕时,主要考虑购进国外产品;只有资金不足时,才会考虑国内企业的产品。对于同种功能的国内产品,一般优先选择价格低的。尽管一些国产高档小型医疗器械与国外产品相差无几,价格不足国外产品的一半,但销售情况仍不容乐观。
国内高技术医疗器械市场仍是唯外独尊,国内企业所占份额极小。以心脏起搏器为例,平均价格2.5万元/台,我国一年的需求容量是12000台,但是进口产品把持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80%中、高档监护仪,90%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以及60%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面对同胞们千篇一律的脸孔:非外企产品不要,国内质优价廉的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被置于“知道你好,但不用你”的尴尬境地。
1998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出现2.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之后便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8.33亿美元、进口16.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64%、44.35%,出现7.8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医疗器械进口额高居我国医药产业进口榜首,占45.8%,药品行业位居次席。对比进出口的大额品种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绝大多数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而进口产品多为大型高技术仪器。
2002年1至8月份,我国医疗器械出口4.43亿美元、进口7.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8.5%。贸易逆差2.88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这是4年来首次出现的下降势头。
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但医疗器械产品仍然看好。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5%左右,而医疗器械工业却增长6%至7%;西欧经济增长也举步维艰,而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却在3%以上;日本整个经济增长率基本上是零,而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达8%。与此同时,医疗器械市场也颇景气:美国市场销售增长率为5.1%,欧盟为6.1%,日本为8.3%。
据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50亿元,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100亿元,且仍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递增。以心脏起搏器为例,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现在中国每百万人年植入仅8台,而美国每百万人年植入300—400台,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学服务的两种工具,国际上两者的销售比例是1:1.9,但在我国这一比例还比较小,医疗器械发展余地很大。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基本可以满足全国三级以下医院对设备的需求。但在高技术产品方面,从整体看,有专家估算,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九五”末期为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