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张家港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这一称号开始,至今全国已有30个城市(区)获此殊荣。“环保模范城”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最高荣誉。
“创模”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到目前为止,这28个环保模范城均呈现出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清洁、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无论是原来的老工业基地大连、石油城大庆,还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深圳、中山市,座座“创模”城市都是旧貌换新颜,天蓝地绿、水清气新。但是,获得这个称号并不意味着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终结。
党的十六大把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目标,再次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也为“创模”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与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要求相比,我国的环保模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衡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有60多项,我国只提出了27项,而且从部分指标的标准来看,也是低水平的。如人均GDP指标要求大于1万元人民币,而发达国家城市人均GDP达2.5万美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求大于60%,而发达国家城市已超过80%,少数国家甚至达90%。
从纵向看,模范城市应不满足于低限达标,要与时俱进,不断攀登更高更大的目标,才能够保持模范城市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从横向看,模范城市也应该把创模的理念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扩展,同时要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以点带面、逐步成片的辐射和带动效果,形成模范城市群的优势;才有条件通过加密当中的节点来构筑更强的区域优势。
目前已经有城市开始了深化环保模范城的创建工作。在胶东半岛,以威海为龙头带动了下辖的荣成、文登和乳山三个市都成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地级市及其所辖所有县级市都成为环保模范城的城市群。城市比较集中的珠江三角洲也已经有了五个模范城市,其他城市也在不断推进。这说明“创模”已经取得了以点带面、逐步成片的辐射和带动效果。
模范城市群的建立有利于从大环境的角度,编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各个城市的经济特点和环境资源条件,构筑更强的区域优势。
为了进一步深化环保模范城建设,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对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对人均GDP、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八项指标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对“创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都是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