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能够促进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党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实现理论再创新、思想再解放、认识再统一、力量再凝聚、局面再拓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我们的革命就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样,如果没有江泽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失去了理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又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解放思想不但要突破前人,更要突破自己。要在实践上突破,必须在思想理论上突破。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解放思想的大敌。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首先,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人类以往历史上,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但不曾有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在人类以往历史上,有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体系,有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体系,但不曾有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体系。今天我们面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正在建立健全,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观念体系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状态,已经成为有些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滞后因素。
其次,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调动一切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都是生产要素,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并按贡献参与分配。发展经济就是激活生产要素,使其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党的十六大把“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还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鼓励积极创造社会财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以及私人财产。所有这些新的认识,都将进一步鼓励人们利用一切合法手段增加收入、积累财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市场经济氛围,真正做到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所有制结构,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在竞争性较强的众多经济领域,更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还在于,可以最广泛地利用民间资金、调动民力、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依靠于民、取信于民、藏富于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放思想。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就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既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群众致富,又要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困难的群众再少也不能忽视。解放思想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经济的根本是扶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企业发展。对有利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事情,政府部门都要实实在在地支持。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走出一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经济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政府管理经济的运行机制要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从政府配置社会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社会资源为主转变。
二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启动点是人的创造力,即永不枯竭的“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和广大基层干部处于生产实践第一线,更富于创造精神,如农村土地承包、乡镇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是由农民群众和基层创造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鼓励、保护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为了使群众尽快致富,各地要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到公平竞争。
三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不仅仅是个人的一般素质和工作能力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具有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世界观和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矢志奋斗的精神状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事关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问题。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领域、一个地区的改革和发展。历次解放思想活动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害怕担风险,脱离了“本本”走不了路,一切照抄照转,按“惯例”办事。这些问题说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而且,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但自己首先要解放思想,还应该经常地倡导并鼓励群众和基层去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以及由此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新出路、拿出新办法,努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做好促进群众和基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