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由此可见,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医患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调查表明,1999年接待的投诉中,因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够引起的占62.5%;历年累积的8件医疗纠纷诉讼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解释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的调查也表明,当前49.5%的医疗纠纷是因为服务态度不好造成的。现代医学模式已转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忽略人的存在,单纯地探讨疾病的诊疗,已无法有效地为病人服务。正如江西省卫生厅在重庆市召开的“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将医患交流作为医务人员的必修课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一位辗转了3家医院,多次遭到冷遇的小孩父亲,一进重庆儿童医院便对医生说:“小孩是我的命根子,如果你们治不好,我也不想活了”。医务人员一次又一次的沟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小孩所得的病“脱髓性脑炎”。离开医院时,其父握着护士长的手说:“感谢你们对我小孩的关爱,请原谅我当初的不是”。类似这样生动感人的沟通事例真是太多了。通过2年多的实践,重庆儿童医院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成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广东省中医院从医疗实践中认识到,在为患者服务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沟通中既要使病人不失去信心,又要向其交底,并说得留有余地。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家属往往对猝死病人感到突然、不理解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与这类病人家属沟通中,不仅要讲清此类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而且还要讲清用什么药、采取什么方法治疗,以及费用等,特别是贵重药品和大型设备的检查。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搞好医患关系,在推出“选医生、选护士”新的就医模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患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一系列人性化的亲情服务。如妇产科对产妇实行“六有”温馨服务,即入院有人接、在院有人查、检查有人陪、产后有花迎、出院有车送、回家有医访。从2002年年初起,该院为在医院过生日的住院病人免费送生日面和贺卡等,不仅密切了与病人的关系,而且提高了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重庆儿童医院一位年轻医师深有体会地说:“原以为医患沟通是件麻烦事,通过培训才认识到其重要性。医患沟通减轻了我们的思想压力,减少了医患纠纷,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医患沟通的实施,使许多处于萌芽状态的纠纷得到化解和处理,病人更加信任和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医疗纠纷及投诉明显减少。重庆市儿童医院的调查表明,2001年医务人员的满意度94.7%,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2.7%;与2000年相比,2001年因服务态度不好的投诉下降了34%,因对病情不理解的投诉下降了20%,因费用不清的投诉下降了88%。杭州三院出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从1999年84%(全市倒数第二),提高到2001年的96.6%,并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5月和10月分别统计,综合满意度由93%上升到97.9%,医疗纠纷及投诉由2000年的34件下降到2001年的5件,同时加快了医院发展的速度,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为医院赢得了病人,使医院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医患沟通制的实施,使一个新型的和谐统一的医患关系逐步建立起来。据杭州三院介绍,随着医疗服务的深化,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改变了以往“病人围着医生转的就医模式”,形成了“病人至上,服务第一”、“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的新型医患关系”。广东省中医医院院长感叹地说:面对千变万化的患者需求和变幻莫测的医疗市场,也许永远都无法达到完美无缺,但我们希望追求病人满意度的100%,用我们的一片热诚去迎来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