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学生之歌》唱响美国

拳拳赤子心 莘莘学子情
2003-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 我有话说

插图:和平


在今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后,一首高亢激越的《留学生之歌》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不胫而走。它高昂的旋律,优美和充满爱国情愫的歌词抒发出海外莘莘学子对祖国的挚爱与神往之情,表达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誓为中华腾飞而负笈读书的壮志情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们在异域坎坷艰辛的生活和奋斗轨迹。

激情创歌词

下面是《留学生之歌》的部分歌词:

孜孜求学拼搏向上
珍怀乡愁勇挺胸膛
朝朝夕夕奋创辉煌
朝朝夕夕再创辉煌
我们的歌高亢嘹亮
来自五洲多语齐唱
中国,祖国,故乡,我们的向往
故乡,祖国,中国,永远屹立在东方。

《留学生之歌》歌词的创作者为王海明。王海明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83至1985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整形外科研究生,师从王大玫教授。他1985年赴美留学,1985至1988年在麻省大学医学院从事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研究,1987年通过美国医师资格考试,是美国华人麻醉医学会创始人之一,并为首任会长。

他在谈到创作这首留学生之歌的初衷时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数万莘莘学子赴海外留学,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拼搏,其中很多人学成回国,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使国家富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首真正属于留学生自己的歌,一首抒发留学生情怀的歌曲。

王海明说,他创作的《留学生之歌》倾诉了广大留学人员的理想追求,塑造了他们孜孜求学奋发向上的形象,抒发了他们的心声和使命感。

《留学生之歌》的诞生

歌词写好后,怎么把它谱写成歌曲呢?王海明不谙曲谱,但他想到了在波斯顿工作的好友齐雅明,他的哥哥齐雅格教授是青岛人,1980年来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获音乐指挥博士学位,目前在南科罗拉多州大学任音乐指挥教授,并兼任布爱普罗交响乐团的指挥和音乐总监。他和夫人张琳(台湾留学生)最近正好有事要到波士顿弟弟家来。王海明同时邀请当时在波士顿定居并曾在中央乐团担任过男高音歌唱演员的胡冰前来共同切磋。胡冰曾经在瑞典举行的青年歌剧歌唱大赛上拿过大奖。

美国东部沿海的冬天,常常是雪雨交加,雾嶂弥漫。有时出门时天晴气朗,但转瞬间可能会阴云蔽日,风雪忽至。2003年元旦前的一天,住在纽约的王海明顾不上漫天飞舞的大雪,按照事先约定,驾车前往波士顿与齐雅格等人会面。与此同时,王海明打电话提醒尚未见过面的胡冰夫妇谨慎驾驶,当心路滑。

三个人过去并不认识,但谱写一曲留学生之歌的共同愿望把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曲作者齐雅格首先将6段歌词谱成3种不同的曲谱。第1第2与第5段为抒情,意在抒发海外广大留学人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及思念之情,第3和第4段为进行曲,主要反映留学生在海外生活的紧张节奏。第6段采用《歌唱祖国》中的高亢旋律,籍此希望留学生在歌唱这首歌曲时能够感受到《歌唱祖国》中的意境,联想到在面前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从而矢志不忘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三人从下午3时30分开始投入工作,当对这首歌曲反复改词修谱多次试唱并最后定词定曲时已是近半夜时分。完成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激动。一首《留学生之歌》就这样在波士顿诞生了。

献给祖国亲人的歌

《留学生之歌》谱写好后不仅在留美的中国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并在一些华裔学者中引起共鸣。在耶鲁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任教的著名华裔学者赵浩生教授认真阅读了该歌的歌词并收看了胡冰试唱的录相后欣喜地对王海明说,这支歌词曲并佳,是一件深有意义之举。通过这首歌可以向世人展现中国留学生的形象,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广大留学人员的拳拳赤子爱国之心。

王海明本人认为,这首《留学生之歌》倾诉了广大留学人员的心声,也是海外学子献给祖国亲人的歌,相信定会在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引起广泛而深切的共鸣。

在从波士顿返回纽约的途中,王海明再一次想起了自己在北京医学院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王大玫教授。这位年届83岁高龄的女医学家曾多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一生勤奋,桃李满天下,但此时不幸却得了肺癌,此时正躺在北京的医院病房里。

回到纽约,王海明急忙将电话打到王大玫教授在北京的病房,想把《留学生之歌》的歌词朗诵给老师听。但重病中的王教授却连举握住手机的力气都没有了。王海明遂请在场的护士记下歌词内容,然后再一字一句地朗诵给老师。王教授显然被歌词中洋溢着的爱国激情所感染,在电话中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海明。”

《留学生之歌》歌词见图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