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各地2月20日电张筑生教授的事迹在全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张筑生以自己正直的人品和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为知识界树起一面镜子——端正学风、教风的镜子。
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方国才说:“张筑生有两件事给人印象深刻:一是编写《数学分析新讲》,虽不算科研成果,可他花费5年时间编出了3本高质量的教材;二是受命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又是不出‘成果’的苦差,他一干就是5年。以病弱之躯,甘愿无名无利,默默为他人铺路。他的一生,是下真功夫、求真学问、出真成果的一生。这正是目前许多从教者身上稀缺的东西。”
江苏特殊师范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云尔认为:“现在不少人一是学风浮躁,不安心本职工作;二是急功近利,导致真正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没有搞上去。”南通师范学院院长刘一平教授认为,应该从用人体制上入手,培养出更多“张筑生”式的知识分子。
武汉大学一位青年教师说:“为什么张筑生教授活着的时候没人注意他呢?体育界拿一个奥运铜牌都能吃一辈子,为什么张筑生带领学生连拿五届‘头脑奥赛’总金牌,生活还是这么清贫呢?在国际赛场上,我们是不是也存在一个‘脑体倒挂’的现象呢?”
东北师范大学程舒伟教授把本报报道张筑生的文章推荐给好几位同事传阅,他认为,张筑生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升华。在张筑生身上,充满着淡泊名利、忘记自我、诲人不倦的品格,体现着刚健有为的思想境界,闪耀着可贵的奉献精神。他左手残疾、患有12年的癌症,我们想象不出他克服了多少难以忍受的病痛,才能若无其事地站在讲台上。他是北大第一位博士,才华横溢,做的却是最基础的工作。他是知识界的杰出代表,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