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成院长
民办教育的苑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坐落于“北方明珠”的大连翻译学院,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所民办高校在院长蔡德成的带领下,经过近十年的风雨洗礼,以其特色办学、创新思维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始终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获得了一串串令人瞩目的丰硕果实。1999年,《人民画报》曾以十三种文字向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介了大连翻译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都进行过专访和报道。大译院多次接受外国政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考察,均受到交口称赞,蜚声海内外。
从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到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经历了寒冷的冬季,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全国各地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但怎样才能做大做强?大连翻译学院院长蔡德成,以他那超人的睿智和前瞻性思维,凭着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的办学理念和十年来的成功实践告诉人们:民办高校应“以特色求发展,用实力迎挑战”。
培养“社会所需,院校所无”的专业翻译人才蔡德成院长认为,未来的中国特别是近20年,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日臻完善,国际贸易、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造成了外语人才紧缺,翻译人才奇缺,专业翻译更缺的态势。几十年不变的单纯外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世界贸易的需要。于是蔡院长慧眼“点击”民办翻译高校新的增长点——开办专业翻译。几年来,他们相继开办了世界贸易、计算机、财会、旅游、法律、国际金融等十几种翻译专业,用“特色”吸引生源,凭实力占领市场。眼下,大译院的专业翻译毕业生早就成了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学生还没毕业,用人单位就纷纷来到学校“相马”、“选秀”。日语翻译已长期“缺货”。
创立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并不是懂外语的人都可以做翻译,翻译必须是既懂母语又懂外语,还需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针对对外贸易活动中,翻译人才参差不齐的现状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蔡德成院长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考察国外同类名牌学校后,针对学生的实际,瞄准市场的需求,把公共基础课、外语基础课、中文基础课、翻译技能课、专业方向课五大知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创立具有市场活力的新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掌握完整而科学的翻译知识,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并胜任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举受到了辽宁省教育厅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吸引了大批已被公办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2002年大译院录取的新生中高考上线生占90%以上。
鼓励“学用结合、工学并举”大译人始终坚持“学用互动、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并按照这一思想逐渐建立、健全了一套比校完善的办学制度。翻译专业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事资料翻译,通过实际翻译检验学习、促进学习,大译院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工作,用学得的知识参与社会工作,既可以在翻译中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还可以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到在大译院学习的作用,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利用地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有利条件,常年安排专门人员与近千家有外资业务的中小型企业保持联系,为这些学生提供不出校门的“实习”、“工作”机会,并指定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和最后审定。这一使单纯的教育消费变为消费和产出一体化的培训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2000届英语翻译二班甄建伟同学自豪地说:当初我考入了公办大学却选择了大译院,我不但学有所成,而且业有所就,正在做着翻译公司的大事情!该同学不仅学习名列前茅,而且每年还有颇丰的经济收入,他的公司里已汇聚了一大群在校生。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民办高校要在艰难中发展,在风浪中前进,关健是掌舵人必须具有中流击水的胆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汇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军事家的雄才大略为一体,指挥他的舰队避暗瞧、过险滩、破迷雾,才能一路高歌乘风破浪驶向前。
蔡院长说:“真正的人才除了要具有一身过硬的技术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他题写的“用智慧雕琢未来”的校训,是蔡院长一贯倡导的创新理念,当这个理念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大连翻译学院的成功就不能不令人心悦诚服。蔡德成院长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形象思维创造研究所”,从更新办学观念、改进思维方式、制定教学思路、完善课程结构上,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创造水平。全院各系各班都增设了科技知识系列讲座,坚持经常性的学术报告制度,强化学生的创新发明意识,最大可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此同时,学校聘请一大批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军队指挥员和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授课,引导学生避弱就强,激发和展示学生个人专长,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提供“通行证”。“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归。”1999年,学院出台了“年薪10万聘高师”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先后加盟大译院,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教学在高质量的“快车道”上健康发展。
在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蔡德成院长敏感地意识到,企盼多年的世贸大门马上就要向中国人开启,翻译人才的春天正在到来,翻译学院的商机已经凸现。把握机遇,挑战WTO,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学院发展的又一亮点。学院相继成立了“WTO教学研究中心”、“WTO咨询服务中心”,搞专题、办讲座、举办演讲比赛、智力竞猜……一系列围绕WTO的教学研究活动此起彼伏,热浪滚滚。学院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重组课程体系,启动酝酿已久的“原版教材、外籍教师、出国实习”的教学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应对WTO的教学力度。此举一出,不仅学生和家长欢迎,就连政府领导和外国政要也竖起了大拇指。2000年12月20日,俄罗斯、罗马尼亚、南非等七国驻华使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来到学院考查。他们被大译院的超速发展、超前意识所折服,并表示:大连翻译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相信入世后大译院将更上一层楼。
哲人说:比大地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有道是:“同行是冤家”,民办院校常常为争夺生源而打得不可开交。但是蔡德成院长却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经济领域注重的是合作与双赢。发展教育事业同样应以一颗宽阔的胸怀吸纳别人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反对自私自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民办高校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大译院“与同行共舞、与名校联姻、与国际接轨”的策略,使大译新生在2002年生源创历史新高。
——“与同行共舞”。2002年7月,由大译院牵头,联合了大连市数十所专业各异的高等院校,组成大连市高等教育巡回展示“大篷车”,一起赴外地联合发布招生信息,介绍专业情况,发送宣传资料,接受学生和家长咨询……,这一动作每到一地都引起当地媒体的极大兴趣和所有中学的高度关注,得到当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大篷车”每到一个城市,当地媒体均在显著位置给予报道,每次都有成百上千名学生和学生家长前去索取招生资料、咨询并报名。
——“与名校联姻”。随着大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公办大学、国内名校主动上门与大译联手,2002年5月,大译院被批准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和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
——“与国际接轨”。近几年来,大译院十分注重品牌意识,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蔡院长多次走出国门,先后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外院校考察访问,在大译院与国外名牌院校之间架起金桥。如今进入大译院的学子们,不仅步入了使用原版教材、接受外籍教师直接授课的国际轨道,而且在其家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赴国外实习。2002年学院选送部分学生赴加拿大参加中加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开辟了培养翻译的国际航道。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大译院率先在民办高校中宣布为北京奥运培养1000名翻译志愿者,新华社发了新闻通稿,显示了大译的自信心和奉献精神。此后大译院举办“奥运互动——带动生活每一天”大型文体活动,以培养学生奉献奥运的情操。
2002年隆冬时节,蔡德成院长向全体教职员工宣布:选调20名教师,组成10个寒假家访小组,奔赴全国13个省市进行亲情家访。在蔡院长亲自带领下,北疆的雪原,南国的沙滩,东海的小岛,西部的河沿,都留下了大译人亲情的足迹,都撒满了亲情家访的温馨爱意。整个亲情家访历时30天,行程两万余公里,新世纪,新长征,近接触,零距离。此次发源于渤海之滨的“新长征”,饱尝了北国的冰天雪地,跋涉了南疆阴雨泥泞,其中甘苦不言而喻,而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把学院的亲情送到了千家万户,不仅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而且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再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让大译人变得崇高,家长的期望让大译人感到神圣,为了让学子们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再苦再累也值得。
规范管理、依法治校为了规范管理行为,学院委托教育部华育公司对学校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促使学院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蔡德成院长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不仅是要我们把学生教好,而且还要管好。教书和育人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和学校的管理是对家长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真爱。蔡院长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长年吃住在学院,基本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到深夜,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生活简朴,作风扎实,招生、招聘、审教案,内勤、外事、办伙食都是亲自检查指导,不辞辛苦劳累。在他的言传身教带动下,全体教师也是全部吃住在学校,24小时对学生进行跟班管理,教职员工勤政敬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立身做人的师表形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由衷敬慕。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坚持微笑批评、微笑服务、微笑管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和艰苦朴素、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的思想作风。严格的管理、优良的作风和整齐化一的教学秩序,保证了学院的高质量教学,高标准育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出路就是进路”这是蔡德成院长办学成功足迹的又一个闪光亮点。大译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工作安排,学院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蔡院长反复强调把学生就业安置作为就业指导办的第一位任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就是学院发展的前进之路。对学生就业不负责任,无疑是自堵学院发展的进路。对学生的真爱不仅仅体现于在校期间,而且对毕业之后的就业安置也要付诸真心和爱意。就业指导办不负重托,他们借助学院地处中国东北口岸城市最发达地区的优势,主动与大连开发区几千家有外语翻译业务的企业内引外联,使历年毕业生都成为“热销产品”,有相当比例的就业生经由就业指导办推荐出国深造、工作。不仅如此,学院还为工作岗位不理想的毕业生“改嫁”,帮助毕业生与企业联系,确保他们的工作性质、薪水待遇、劳动保险等落到实处。蔡院长说,对任何一名大译学子,我们在教学、管理、就业各方面都要真心管好,他们毕业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有困难再找到大译来,我们也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进了大译门,就是一家人,爱他们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