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统一思想 团结协作 努力把清史编纂工作做好

2003-03-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纂清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有比较精确记载的历史大约是4075年。原来对夏商周的历史研究有史实、有文物,但不系统,缺乏比较精确的编年。后来通过史书记载和天文、地理、考古等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搞得比较清楚了。当然,对某些问题学术界还有些不同的意见,仍可继续研究。秦汉以后朝代的历史基本上都有史书记载,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研究逐步加以订正,但目前我们力量还不够,马上全面修订亦不是很迫切。而清朝长达268年,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对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还没有正史,民国初期编纂的《清史稿》存在许多历史局限和谬误,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不能作为国家的正史。因此,编纂清史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国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重视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他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连文字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们的祖先不但留下了文字,还用文字记载了很多东西。如清朝,除《清史稿》、《清国史》外,还有许多历史片段、书籍、文章、史料,包括宫廷史料、档案史料等。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清朝正史编纂出来,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不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这也是发扬爱国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源泉。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清史编纂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董必武同志就向中共中央提出修史的建议,并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同。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中央也曾多次考虑修清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更客观,更讲求实事求是,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有较好的经济支持,有雄厚的人才保障条件和多年来已有的研究基础,我们可以着手完成这项历史任务了。不久前,江泽民、胡锦涛和朱镕基同志一致批准同意,启动清史纂修工程,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清代历史对我们现在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外交、民族事务的处理都有重要借鉴作用。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有时在某些问题上,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就类似雍正时期的“火耗归公”。“火耗归公”虽有成效,但因历史的局限和改革的不彻底而夭折。我们的财政体制改革,应吸取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完善,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清代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现在大家都对清史感兴趣,这方面的文艺作品很多,如电视连续剧,包括年轻人在内都喜欢看。很多以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存在虚构、戏说,与历史事实不符合,这在文艺创作上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再把戏说的文艺作品误当作历史的真实,就会对历史产生误解。我们要用正确的、真实的历史事实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说,研究历史,对我们今天教育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用历史的观点来明辨是非善恶;以史为鉴来为人处事,甚至对治理国家、处理国家的一些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努力把编纂清史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酝酿已有近两年时间,经过大家讨论,反复研究,统一了认识,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创造了较好的条件。现在的问题不是纂修清史有无必要,而是研究如何把清史纂修得更好。

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要尽量为编纂委员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帮助,为纂修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有的同志可能会攀比,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不能搞攀比,每一朝的历史都应该研究,但如果二十五史一齐上,摊子铺得太大,条件跟不上,清史肯定也修不好。希望其他的历史研究课题不要借此搭车,集中力量把清史修好。

清史编纂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领导和组织好这项工作十分不易。在这里,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清史编纂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反映时代精神;既要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又要勇于进行学术创新。要以史实为依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避免主观臆断。不要以自己的认识去推论历史,把主观认识当作历史,使后人产生误解。

二是编纂委员会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清史专家,我们的任务不但要修史,而且要培养人才。在座的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年事已高,有责任把中青年同志带一带,让青年人、中年人能接得上,继续搞下去。要不断地给他们压担子,使这项工作能够在预期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要在发挥编纂委员会成员核心作用的同时,注意吸收各部门和领域清史方面有研究的专家,以及研究世界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参与这项工作。

三是要提倡文人“相亲”的新风尚,反对文人“相轻”的旧观念。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对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要理智地进行研究、讨论,不要情绪化。

四是编纂的清史质量要高,必须是精品,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衍生作品,包括刚才有的同志讲的“副产品”,比如,清代的文化艺术史、民族史、科学技术史等等,将来都可以出专著。正史部分应精练一些。我想,10年时间只是把正史编纂出来,并不是说工作就结束,将来还可以继续研究,编写出大量的衍生作品,把清史充分地利用起来。

五是要抓紧制订编纂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地确定基本思路、体例结构及重点内容,尽快启动编纂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编纂的速度。要按照10年左右的时间,制订具体实施规划,分步予以落实。有的同志提出10年时间太长,也有的认为太短。我认为,时间短了,完成任务有困难,时间长了则容易拖拉疲沓,最后还不一定能保证质量。10年左右时间比较合适。要先启动起来,大家一边动手写初稿,一边收集、分析、研究资料,在研究资料当中再修改充实。这样做就可能快一点。各个阶段交叉进行,可以加快编纂工作的速度。

六是要加强作风建设。清史编纂工作时间较长,任务很重,需要大家付出艰辛的努力。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发扬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作风,力戒浮躁,要耐得住寂寞,全神贯注,尽心竭力地把工作做好。

七是要有世界眼光,要把清史放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去分析、研究和评价。既要着眼中国历史的发展,又要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康乾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繁荣、稳定、鼎盛的时代,但放到世界历史发展中怎么看?有人认为,康乾时代我们的城市规模、GDP等许多经济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但也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从当时实际情况看,西方人穿的是西装,戴的是礼帽,生活水平比我们要高一些,建筑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也比我们发达,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康乾时代我们还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只是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到了晚清才落后。这个问题怎么看?要用世界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认真研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有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各位专家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在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编纂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清史巨著,传承于世。

(此文是作者2003年1月28日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