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代表团采访,深切地感受到代表们对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关注。早在1999年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四川代表团就以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建造长江、黄河沿岸“绿色长城”的议案》。就在那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而此前一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也在该省率先起步。
四川,这个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区域,成了西部大开发中两大生态工程的启动地。“盛世停伐、盛世退耕。多少年来我们想办却办不到的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了!”四川省省长张中伟代表说这话时充满了喜悦。
“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防沙治沙。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将四川代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生态上。
“退得下”只是第一步,更大的考验在于如何“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中伟的回答成竹在胸,他说:“生态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发展生态经济大有可为。四川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探索了三条路:一是生态旅游,几年来四川的森林公园从46个增加到81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数量跻身全国第二位;二是生态能源,水电是可以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将此列为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三是生态农业,林果业、畜牧业、竹产业等优势做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方兴未艾。”
陈文光代表认为:“应当将生态工程与农业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扶贫攻坚相结合,着眼于生态经济型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间的关系就能有效协调,生态建设就能进入长效的良性循环。”
来自“童话世界”九寨沟的藏族代表张东升则强调:要真正实现“从‘木头财政’到‘生态经济’”的转变,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事实表明,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四川已深入人心。张中伟表示,四川省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加坚定地推进“大生态”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把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爽的新四川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