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3·15”之后

观察窗
2003-03-24 来源:光明日报 石松 我有话说

“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的时候,是消费者维权的好机会,也是媒体“做秀”、“煽情”的好时机。每每这个时候,电视上就能出现一些深受假冒伪劣商品伤害的消费者,面对镜头控诉自己遭受的伤害。毋庸置疑,他们的不幸令人同情,造假的行为遭人愤恨。

同时,“3·15”也成了消费者的好日子,许多人在这一天能够得到商家意外的关爱。3月15日这一天,在北京,一些大商场推出“真心实意”打折、如假重罚等措施;在深圳,“全球通”的用户做梦也没有想到,单向收费这一梦寐以求的愿望会如此之快地来到他们的身边,只需要预存300元话费且每月多付20元费用,在广东省内接受来话包括漫游时无须支付来话费和漫游费。

“3·15”这一天的前后,各地工商、质检等部门,也都在集中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曝光一个又一个侵害消费者的案件。平时难以打通、难以受理的投诉电话也都容易打通、受理了,消费者在这一天可谓扬眉吐气。

然而,打假势头此时虽然不弱,但不法分子的造假劲头却似乎不见减弱,且花样更年年翻新。有报道说,有人竟然造假造到了兵马俑的身上。日前,广东惠阳市图书馆举行了一次热闹的“兵马俑实物展”,据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陈列部的负责人称,经过他们调查发现,惠阳图书馆展出的400余件兵马俑,全是举办者花5000元从西安临潼县买的仿制品,假冒一家子虚乌有的公司名字与惠阳方面签订合作展览协议。

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根源是市场秩序的不规范和地方保护主义,因而温家宝总理在3月18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把“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列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足见党和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应该说,“打假”行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是十分可观的。

查出假货,付之一炬、碾碎销毁的“治标”措施固然痛快,而在打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也令人深思。有报道说,据统计,2002年宝洁共为“假冒”商品损失1.5亿美元,其各项产品的平均假冒率高达15%。据称,宝洁自1991年开始打假,打假投入由开始的几百万元人民币到现在的几千万元人民币。该公司品牌保护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市场上每销售100瓶宝洁品牌的洗发水,就有12-15瓶是假冒产品。

打假不难,难的是假被打出来之后该怎么办。赔钱给消费者的话,又该谁来埋单呢?让宝洁更换公司的产品,这相当于要承担额外的一笔费用,让卖假者赔偿,却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去法院?几乎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一瓶洗发水付出时间和精力打官司。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地方,有些执法部门不给货品扣押单,甚至不通知最终的处理结果。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造假现象与以往相比还呈现出几个新趋势。其一,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组织正向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其二是造假设备愈来愈先进;其三,造假组织正由以往的东南沿海向中部和西部转移;其四是一些造假者同跨国或跨境制售假集团相互勾结。

秩序,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由竞争市场必须遵守的规则。没有秩序就谈不到发展。目前打假所面临的局面不容忽视。随手查到,国家质检总局最新质检报告显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内墙涂料有一半抽检不合格,其整体质量水平比前两年有明显下降;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干笋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不足3成……

打假行动仍然在继续,在严厉“治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加大“治本”的力度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