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脊椎动物以及人类起源、演化及相关问题的基础科学,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几年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我国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遇到了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等困难,生源匮乏,人才流失。一些大专院校、地方博物馆和相关部门的研究机构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大幅度萎缩,甚至出现断档。我所也因此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的设立,对改变这种状况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自1998年开始受到该基金资助后,我所立即着手根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原则”,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原则”,对从事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的研究生和年轻科研人员从科研、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改善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富有竞争力的青年科学家,为学科的持续性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同时,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在基金支持下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经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明确规定了基金的使用范围:资助研究课题;改善工作和学习条件;资助短期的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资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改善研究生生活条件;资助出版学位论文和成果专著等。按照上述原则,我们根据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特点开始了具体的实施工作,经过近四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择优支持为培养各门类研究骨干和跨世纪人才为目的而设立的研究课题24项,既培养和锻炼了年轻人才的科研能力,也为该学科领域前沿和新的学科生长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几年来,我们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有7篇,其他SCI检索的文章有8篇,古脊椎动物学报或其他相关刊物或会议论文集的文章有20篇,出版专著1部。
研究所重新调整了研究生办公室,为年轻研究人员添置适当的研究用常规仪器设备,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外,我们建立了研究助理金制度,由人才培养基金与研究课题共同负担。同时,对研究生宿舍进行了改造,使相关的生活设施更加完备。为年轻的后备人才专心致力于该学科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硬件环境。
我所利用有限的资金提供有关经费鼓励年轻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通过和广大同行的学术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学科当前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2001年7月我所利用“海峡两岸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活动的机会,通过人才培养基金部分资助了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地质学、生物学系的40多位学生。夏令营结束时,多位同学表示要报考研究所的研究生。2002年我所研究生报考人数大大超出往年。此外,为鼓励受资助的年轻科研人员早出成果,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年轻科研人员的成果专著出版提供了部分资助。
“九五”期间,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共资助了博士后8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2名,年轻在职科研人员10名。这些受资助者许多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或科研骨干,如邓涛已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徐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另外还有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5人成为创新研究群体中的项目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