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英语如何再上新台阶

2003-04-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余传诗 我有话说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多有指责,认为大学英语“费时低效”,是“聋哑英语”,甚至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存在严重损害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前不久,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召开座谈会,一批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为大学英语教学反驳了上述说法,并就大学英语如何再上新台阶出谋划策。

“聋哑英语”的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

专家们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每分钟能阅读70-90个词,他们中的优秀者在进入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时,只须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即可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举行几年来,获得A等和B等成绩的考生占45%,这些考生能自如地或较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而达到C等成绩的考生也占参加口试人数的45%,这类学生也可以运用英语完成一定的交流任务。许多国外学者反映中国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高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生,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就。因此,所谓“聋哑英语”的提法不仅不符合客观实际,也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们指出,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两次改革高潮,现在正酝酿第三次的突破。在确定新一轮改革的主攻方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特点;考虑到我们缺乏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国家的那种语言环境,而短期内又难以改变的特点。按照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提出既有先进性又有现实性的教学目标。否则便会脱离实际,造成混乱,损害大学英语教育事业。

谨防从“聋哑英语”倒退为“文盲英语”

专家们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这一思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在非英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阅读是多数人吸收语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真正学好一门语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阅读。口语主要只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真正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有关的还是书面语。学习外语如果只强调口语而忽视书面语,就跟学习母语的人不再学习书面语成为文盲完全一样。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而从书面语向口语转化所费的工夫就少多了。所谓“哑吧英语”应该是指只能听、读、写,而不能说的英语能力。对于有听、读、写、译能力的学生来说,“哑吧英语”其实只是一个假性现象,中国学生带出国的“哑吧英语”能迅速变成流利英语就是明证。相反,即使有了一点口语能力,如果忽视阅读,就会造成语言的输入量少、词汇量相对较少,语言整体能力不强,无法表达较丰富、较复杂的思想,成为“瞎子英语”、“文盲英语”。

再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外语技能仍然是阅读。因此不能轻易否定培养学生较强阅读能力的提法。

重视大学英语师资培养和大学英语科研投入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据统计,2001年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1:130。更为严重的是,现有大学英语教师学历结构与教学任务要求严重失调,教师中只具有学士或学士以下学历的高达73.2%。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远远超出了现有教师的承受能力。专家们建议,对于大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国家要舍得投入;国家还应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拨出一定的经费资助若干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和有价值的短平快项目,争取在大学英语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一些成绩,在理论上为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再次腾飞注入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