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理轻文不可取

2003-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万平 我有话说

今年两会期间,4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社科院也应该设院士。2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邓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过三次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但目前社会上重理轻文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笔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几位著名学者。

重理轻文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笔者:如何看待政协委员的提案?

许智宏:其实关于文科设立院士不是没有讨论过,只是文科不像理工科,不好量化,标准不好掌握。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恢复文科院士只是时间问题。

杜文棠: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一直重理轻文,因为搞建设,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所以重理轻文就很自然了。人文学科衰落、贫乏,理论混乱,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现在不能再重理轻文了,单边学科发展,眼界不开阔,对于学术发展也很不利。

刘振亚:虽然我不赞成“重理轻文”,但也不赞成设立文科院士,因为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去争这个虚名。

金伟其:其实社会科学是一个很大的分类,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一领域。目前我们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要么文科,要么理工科,不是很合理。谈到恢复社科院院士,我个人觉得是可取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谨慎。

笔者:重理轻文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许智宏: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先从历史说起,早先的中国科学院是包括文科的,那时叫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北大现在在世的学部委员还有两位,就是费孝通先生和季羡林先生。“文革”期间,社会科学被划出去了,人为地造成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割裂,这是不正常的。现在我们对于文科的理解有了进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说重理轻文要看在哪些领域,人文科学一样也分冷热。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是最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需要大量的管理、经济、法律等人文领域的人才。几年前举办的一个中美大学校长会议,美方的校长中我记得只有一个是学理工科出身的,其他的都是学文科的,而中国的十位校长则清一色理工科出身,这跟历史和国情有关。

刘振亚:造成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说,文科其实是富人的学科,当经济还处于比较困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哪里还顾得上精神层面的东西。只有当我们的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时,才会有精力从事文科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比如日本,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学习理工科形成热潮,到了七八十年代,又掀起学习管理、经济的热潮,到了九十年代,学习文学、历史、教育开始成为新的热潮。韩国也是这样的。观念的改变与社会进步有关。

金伟其:这个问题首先跟宣传有些关系,我们对社会学科的宣传和重视不够。并且我觉得现在的文理分科不够科学。

文科的作用远没有被充分认识

笔者:有些人认为理工科的作用立竿见影,而文科的作用却很难看到,那么文科的作用在哪里?

许智宏:你说的“立竿见影”应该是指工科的应用门类,自然科学中对一些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仍然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造一幢楼,只有工科才能做到,但是怎么造得好看,怎么和周围的环境协调,就是文科的作用了。文科的作用要放到更大、更长远一点的背景来看,如改革开放这个大政策,如果没有当年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西方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理论、思想上的发展,就不会导致自然科学的进步。社会要取得均衡发展,人文背景越来越重要。

杜文棠:文科和理工科有着不同的作用。人是有思想的,有方向的,有灵魂的,文科的作用就在于启发人的思想。这是理工科所无法给予的。理工科只是物质载体,文科才能给予思想和灵魂。

刘振亚:人活着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是分层次的,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只有先满足了低级层次的要求,才能进一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理工科满足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文科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是理工科所无法取代的。丹麦的工业设计很发达,他们卖的是什么,不是设计,而是广告、创意,这些都是人文的东西,是光靠技术所达不到的东西。

金伟其:文科和理工科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很难说理工科的作用是什么,文科的作用是什么。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复杂的理论,但是他表达得非常漂亮,他的公式也非常简单。文科是理工科的载体,其实文科也吸收了理工科的分析、归纳等科学的方法,他们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理轻文不应再继续下去了

笔者:如果这种重理轻文的现象继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杜文棠:历史曾经给过我们教训,如果不重视文科,是很难立足的。有些人目光很短浅,也很愚昧,看不到文科的发展前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科的支撑,是站不住脚的。你看那些欧美发达国家,人家不仅理工科很先进,文科一样处于领先地位。

刘振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不可能继续“重理轻文”。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学习数学、物理形成一股热潮,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学习纯数学、物理?

金伟其:从小的方面来说,理工科本来就比较枯燥,如果没有文科的修饰,那么生活也将变得很枯燥。总不能见面就谈公式吧。拿我来说,我的人文素养比起我的老师来,确实差很多。我的老师不仅在科学上很有造诣,而且诗词、书法也很有研究。从大的方面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了社会学科也是建设不起来的。

笔者: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重理轻文的局面?

许智宏:应该加强引导。现在很多人对文科有误解,觉得文科没内容不实在,其实不是这样的,人文科学博大精深。文科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结构,适应社会的动态平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现象不会继续下去。

杜文棠: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文科,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接触到的学生,有很多是愿意学习文科的。目前这种重理轻文的现象,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的宣传和重视不够,没有能够正确引导年轻人,领导者和决策者应该加强宣传和更加重视。应该提倡一种志向,一种精神,引导年轻人静下心来真正做一些学问。文科很少能带来实惠性的东西,学习文科要甘于寂寞,耐得住清贫。

刘振亚:我觉得这会由市场来自行扭转,市场会根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这种市场的需求会自发地扭转我们的学习观念,这种重理轻文的局面不会很长久,我看最多不会超过十年。

金伟其:首先国家应该加大重视,对于一些纯文学类的学科,应该给予扶持,另外,社会学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更加吸引人,这方面日本做得就比较好。还应该沟通文科和理工科,它们不是不相融的,现在很多大学已经打破了文科和理工科壁垒。

笔者:什么样的文、理观念比较科学?

许智宏:我觉得应该文理并重,我反对现在的中学分文理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理工科缺少人文信仰,而文科又不懂技术,这都不对。文理应该融合,自然科学发展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克隆技术,如何规范它的使用,这就不是自然科学本身能够解决的。

杜文棠:我觉得只是懂一点技术,获得一种谋生的手段,那是一个残缺的人。真正完整的人是要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也论述过这个问题。适应不同环境,多才多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着丰满的、科学的人生观。

刘振亚:平衡最重要,不能偏向哪一边,不能厚此薄彼。

金伟其:现在的理工科学生一点不懂文科,而文科学生对理工科一无所知,这样很不好。现在的社会对年轻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仅仅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