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只大船正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奋勇前进。主流派经济学家为之出谋划策,让它走得更快,但也需要有人提醒高速前进中应注意的问题。读卢周来的《穷人经济学》,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苦口良药、什么是逆耳忠言。
走向市场经济与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转型一样,既是社会进步,又是社会的激烈振荡与分化的过程。社会进步是以一部分人利益受损为代价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历史的进步是以恶为代价的。但社会要在较为稳定的条件下转型,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人都受益。所以,关心弱势群体这个主题在转型时期特别重要。卢周来先生与其他许多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他经济学家为这只大船如何更快地运行(GDP增长率提高)出谋划策,而卢周来先生不断提醒决策者:有些人正因船的颠簸(改革的冲击)而受苦。我想这两种经济学家都需要。当出主意的经济学家成为主流时,后一种声音就更为可贵。
卢周来先生出生于农村,对那里发生的一切极为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对农民有深切的感情。在他从事学术研究之后,这种感情又上升为一种人文关怀。读他的书我深深感到,这不是富人对穷人的怜悯式同情,而是对自己同胞的真诚关切。这本书的第一篇是“点评乡下姑姑的来信”。这篇文章我看过不止一次。这篇文章既通过姑姑的信反映了农产品不值钱、乡村干部瞎指挥等问题,而且通过作者的点评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当有深度的分析。他把农民作为他姑姑(我想这位姑姑应该是一个代表,一个农民符号),谈起这些问题就异常感人了。把自己置身于弱势体群之中,想他们之所想,愁他们之所愁。这是卢周来先生揭示和分析现实中各种问题的出发点,也正是他的许多文章感人之处。感人的重要之处在于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当然,如果仅仅是“煽情”地揭示出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认识就仍处于一种感性阶段。或者仅仅是一种“感情宣泄”,这种文章作为另一种声音的意义就相当有限了。卢周来先生读书广博,熟知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因此,对许多我们经常听到或司空见惯的问题与现象,作出了有相当深度的分析。例如在“贫困的理由:三种经济学的解释”中,作者就对贫困的原因有用限的文字做了有意义的分析。对于经济学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产业化,还是产权;无论是富裕更有诚信,还是穷苦更有诚信,等等,他都讲了自己的分析与见解。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见解,但应该承认,他有自己的分析与依据,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当前与卢周来先生持相同观点或发表类似文章的人不少。但我读他们的文章总感到有一点缺憾。那就是批评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多,而提出建设性的,有可操作意义的建议少。其实对这些问题,从上至下都承认。但关键是如何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仅仅同情改革中的弱势群体,为他们“鼓与呼”固然有意义,但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从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在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弱势群体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湖北试验改革乡一级机构,压缩人员,就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如果卢周来先生能把眼光转向更为积极的这一面,我想他的文章就会更有意义。这也是所有抱有人文关怀的人,应该重视的最大问题。
卢周来先生的文笔相当好,文章流畅而朴实,娓娓道来,亲切可读。他的许多观点我并不完全同意。但仍爱读他的文章。卢周来先生是市场经济改革坚定的支持者,只不过他谈论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无论如何,这另一种声音是重要的。
《穷人经济学》卢周来著上海文艺出版社